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考前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上海市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4.0%

2025-08-25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考前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上海市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4.0%
1、['生物群落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率60.0%“稻虾连作”模式是绿色生态的立体种养结合模式。在稻虾连作的稻田中,生长着水稻等植物,生活着小龙虾等动物,以及好氧性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C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率60.0%下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典型特点的是

A

A.群落结构复杂

B.种群密度常发生剧烈变化

C.植物以草本为主

D.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4、['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60.0%在一片菜地里,菜叶上有许多蚜虫、菜青虫,地里有蟾蜍,土壤里有蚯蚓,细菌等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了:(

B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5、['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率80.0%下列群落中,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的是(

B

A.荒漠

B.苔原

C.草原

D.森林

6、['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D.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7、['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桑基鱼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生态农业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D.“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的空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种群数量增加至$${{K}}$$值时,其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B.池塘中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D.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9、['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

10、['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1. 题目描述稻虾连作模式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整体。选项分析:A物种指同种生物个体;B种群指同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C群落指同一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集合;D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题目中提到了水稻、小龙虾和细菌等生物,但未涉及无机环境(如土壤、水等),因此属于生物群落层次。

答案:C

2. 题目缺失SVG图像,但选项涉及藻类竞争和螺的捕食关系。分析选项:A可能描述捕食喜好顺序;B描述竞争能力顺序;C指出乙藻数量下降主要因竞争;D声称甲、乙、丙藻和螺构成生态系统(错误,因缺少无机环境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需包含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故D不正确。

答案:D(基于D选项错误判断)

3. 森林生态系统特点:A群落结构复杂(正确,具有明显垂直分层);B种群密度常剧烈变化(错误,森林生态系统较稳定);C植物以草本为主(错误,以木本植物为主);D动物具挖洞或快速奔跑特点(更典型于草原或荒漠生态系统)。森林以结构复杂和稳定性高为特征。

答案:A

4. 菜地中描述蚜虫、菜青虫、蟾蜍、蚯蚓和细菌等生物,这些是同一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但未包括无机环境(如土壤、阳光等)。因此,它们共同组成生物群落,而非种群(同种生物)、生态系统(包含环境)或食物链(营养关系链)。

答案:B

5. 描述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且忍受强风的群落:A荒漠(干旱、植被稀疏但不一定强风);B苔原(高纬度或高山,寒冷、强风、植被矮小);C草原(以草本为主,但结构较苔原复杂);D森林(结构复杂)。苔原典型特征符合题意。

答案:B

6. 题目缺失SVG图像,选项涉及生物X和Y的分类及生态结构。分析:A可能指原核生物(无成形核)和真核生物(有线粒体);B声称乙均处于第二营养级(可能错误,因营养级可变);C甲、乙、丙组生态系统(错误,缺无机环境);D碳循环为CO₂在甲丙间循环(过度简化,碳循环涉及整个生物圈)。C选项明显错误。

答案:C

7. 生态农业叙述:A“桑基鱼塘”利用循环原理(正确,物质循环利用);B“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错误,仍有能量消耗);C农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错误,自然系统更稳定);D“无废弃物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只能单向流动)。A正确。

答案:A

8.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叙述:A种群达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正确);B池塘中底栖和浮游动物分层体现水平结构(错误,分层是垂直结构);C森林生态系统密度和结构稳定(正确);D增加植物种类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正确)。B选项不正确。

答案:B

9. 题目缺失SVG图像,但选项为基本生态概念:A食物链(单一营养关系链);B食物网(多种食物链交织);C生物圈(全球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统一体)。通常图像展示多种生物关系,可能表示食物网或生态系统,但需具体上下文。基于常见题目,可能选B或D,但无图像无法精确判断。假设图像显示复杂捕食关系,则选B食物网。

答案:B(推测)

10. 同第2题,重复出现。选项A、B、C涉及藻类竞争和捕食关系,D声称甲、乙、丙藻和螺构成生态系统(错误,缺无机环境)。D不正确。

答案:D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