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属含量 $${{[}}$$ 微克 $${{/}}$$ $${{(}}$$ 公斤 $${{⋅}}$$ 鲜重 $${{)}{]}}$$ | $$0. 0 0 2 7$$ | $$0. 0 0 2 5$$ | $$0. 0 2 6$$ | $$0. 0 2 5$$ | $${{0}{.}{5}}$$ |
D
A.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
B.丙粪便中的能量是丙同化量的一部分
C.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C}{{O}_{2}}}$$和含碳有机物
D.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60.0%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B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C.一种消费者只能在同一营养级
D.一种生物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中
5、['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60.0%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合()
3 | ||||
2 | ||||
1 | ||||
C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40.0%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D
A.将使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
B.将使原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C.将使原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D.将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
9、['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率40.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动物的体型越大
B.食物网中每种生物都可能占据多个营养级
C.食物链(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个体的数量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实验: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B.生态缸应敞口放置在通风、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
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 根据重金属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富集的原理,分析表格数据:
甲:0.0027,乙:0.0025(相近,可能同一营养级)
丙:0.026,丁:0.025(相近,比甲乙高一个数量级)
戊:0.5(最高,顶级消费者)
A错误:丙丁重金属含量相近,应处于同一营养级
B错误:丙粪便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C错误:生物间碳流动形式只有含碳有机物
D正确:甲乙、丙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
答案:D
3. 食物网形成网状结构的原因:
A错误:生产者数量多不是直接原因
B正确:消费者杂食性导致交叉取食
C错误:消费者可在不同营养级
D错误:一种生物可位于多条食物链
答案:B
5. 分析数量金字塔:
底层最宽(1营养级),中层较窄(2营养级),顶层最窄(3营养级)
①草→④兔→⑥狼:符合草多、兔较少、狼最少
①→③→⑤:昆虫数量通常多于鸟类,不符合金字塔
②→③→⑤:树数量少于昆虫,不符合
①→③→⑥:昆虫数量多于狼,但狼是三级消费者
答案:B
6. 外来物种入侵影响:
A错误:通常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错误: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C错误:恢复力稳定性可能降低
D正确:严重干扰原有群落演替
答案:D
9. 食物链网分析:
A错误:营养级与体型无必然联系
B错误:每种生物占据固定营养级
C正确:食物链是能量和物质循环渠道
D错误: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数而非个体数
答案:C
10. 生态系统特性:
A错误: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弱
B错误:生态缸应密闭
C错误:描述的是抵抗力稳定性
D正确:负反馈是自我调节基础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