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研究表明桃园存在桃粉蚜、斑叶螨以及桃潜叶蛾等害虫,还有多种鸟类,各类动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关于桃园生态系统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每一种生物只能属于其中一层
B.数量金字塔呈倒置的金字塔形,塔基生物数量最少,顶部的生物数量最多
C.生物量金字塔为上窄下宽,说明桃树的生物量大于桃园所有害虫的生物量
D.能量金字塔中,塔基越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2、['种间关系', '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图中有$${{3}}$$条食物链,甲、乙、丙、丁的食性相同
B.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
3、['生态金字塔', '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生物量金字塔大多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C.图甲不可能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4、['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图甲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乙是能量流动的渠道,其中还缺少分解者
C.据图甲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D.图丙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mathrm{B}, ~ 1 / 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mathrm{A}, ~ 1 / 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 5 0 \mathrm{k g}$$
5、['生态金字塔']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图甲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图甲所示的金字塔
C.图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
D.图乙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是$${{1}{0}{\%}}$$
6、['生态金字塔']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该金字塔能够代表食物链“草→虫→蜘蛛→蛙→蛇→猫头鹰”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关系
B.该金字塔的一部分能够表示食物链“油松→松毛虫→乌鸦”各个营养级之间的个体数量关系
C.该金字塔不能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之间的生物量关系
D.兔子和鹿均吃草,它们所处的塔层相同
7、['生态金字塔']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图中生产者、分解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B.畜牧业中,放养与圈养相比,可提高Ⅱ到Ⅰ的传递效率
C.$${{E}_{2}}$$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D.生态系统中的$$\mathrm{C O_{2}, ~ H_{2} S}$$等在Ⅰ、Ⅱ、Ⅲ、Ⅳ之间循环利用
8、['种群的J型增长', '生态金字塔', '种群的S型增长',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B.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模型预测,出现环境阻力是在第五年之后
C.如果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则①表示分解者
D.若图乙表示一个种群,①~④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9、['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金字塔',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_{1}}$$为Ⅰ所固定的太阳能,$${{E}_{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10、['生态金字塔']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该金字塔为下窄上宽的生物量金字塔
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为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
C.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一定大于浮游植物
D.该金字塔形态的形成与浮游植物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等特点有关
1. 解析:
A错误:某些生物可能占据多个营养级(如杂食动物)。
B错误:数量金字塔通常塔基最宽(生产者数量最多),但特殊情况下可能倒置(如寄生链)。
C正确:桃树作为生产者生物量最大,害虫作为消费者生物量较小,符合上窄下宽特征。
D错误:塔基越窄说明生产者越少,生态系统稳定性越低。
答案:C
2. 解析:
A错误:无法确认食物链数量和食性关系。
B错误:同一营养级可能包含多个种群。
C正确:丁作为分解者能分解有机物,缺少会导致物质循环受阻。
D错误:三级消费者与第三营养级可能是同一营养级。
答案:C
3. 解析:
A错误:生物量金字塔通常正立(图乙),倒置(图丙)较少见。
B错误:能量金字塔总是正立(图乙),不会倒置。
C错误:某些生态系统(如寄生链)可能出现倒置数量金字塔。
D正确:分解者不参与营养级划分,故不在生态金字塔中。
答案:D
4. 解析:
A错误:粪便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时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B错误:图乙食物链缺少分解者,但能量流动渠道是食物链。
C错误:生产者利用太阳能效率通常为1% - 2%,但具体数值需计算。
D计算: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猫头鹰增重6kg需A:$$6 \times \frac{1}{2} \div 10\% \div \frac{2}{3} \div 10\% + 6 \times \frac{1}{2} \div 10\% \div \frac{1}{3} \div 10\% = 550kg$$
答案:D
5. 解析:
A错误:数量金字塔易倒置,能量金字塔更能准确描述营养级关系。
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可能出现倒置数量金字塔(如树→昆虫)。
C错误:生态系统需要持续能量输入(如太阳能)。
D正确:能量传递效率通常在10% - 20%,但不一定恰好10%。
答案:D
6. 解析:
A错误:该金字塔倒置,而草→蛇链应为正金字塔。
B正确:松树→昆虫→鸟链可能出现数量倒置(树少虫多)。
C错误:海洋生态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小于浮游动物(形成倒置)。
D错误:兔和鹿虽都食草,但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如有捕食关系)。
答案:B
7. 解析:
A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
B错误:放养不能提高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由物种特性决定)。
C错误:$$E_2$$表示呼吸散失的热能,不是光合固定。
D错误:物质循环包含所有成分,但$$H_2S$$不一定是循环物质。
答案:A
8. 解析:
A错误: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
B错误:环境阻力始终存在,第五年后增长减缓。
C错误:能量金字塔不含分解者。
D正确:年龄金字塔可表示不同年龄期个体比例。
答案:D
9. 解析:
A错误:Ⅰ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B正确:Ⅳ分解有机物,为分解者。
C错误:$$E_1$$为输入总能量,$$E_2$$为输出热能。
D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单向流动。
答案:B
10. 解析:
A错误:该金字塔上宽下窄,是数量或生物量倒置金字塔。
B正确:能量金字塔总是正金字塔,上窄下宽。
C错误:浮游动物数量可能多于植物,但非绝对。
D正确:浮游植物个体小、繁殖快导致生物量较少,形成倒置。
答案:B和D(但单选题可能选B,因能量金字塔必正立)
注:原题为单选题,根据选项B的正确性,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