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图示的各种成分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细菌位于第二、第六两个营养级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黄雀属于四级消费者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包括图中的硅藻、栅藻、团藻等藻类植物
C.池塘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只包括图中的 Ⅲ$${_{1}}$$植食性动物、Ⅲ$${_{2}}$$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D.池塘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等腐生生物
3、['群落的空间结构', '演替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此湖泊的形成是群落次生演替的结果
B.影响该湖泊中的生物分层的因素主要是光、温度及氧气等
C.照射到地面的光能绝大部分未被固定,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D.在对该湖泊进行捕鱼时,可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来使各种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种群数量的波动']正确率60.0%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C
A.牛和土蜂均从三叶草获得能量
B.上述关系中最长的食物链有四个营养级
C.若要养牛业发达必须大量养猫
D.三叶草和土蜂共同(协同)进化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率60.0%下列名词中,可用于同一生物个体的是()
B
A.内环境、生产者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光合生物、硝化细菌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碳以$${{C}{{O}_{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率40.0%下列与生态系统结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C
A.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每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都是固定不变的
8、['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若人是最后消费者,则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包括四个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稻
C.该生态系统还必须有细菌和真菌等作为分解者
D.能量的循环再生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设计该系统的生态学原理
9、['群落的空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的特点',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 单位水体面积 $${{N}}$$ 吸收量 ( $${{g}{/}{{m}^{2}}}$$ ) | 单位水体面积 $${{P}}$$ 吸收量 ( $${{g}{/}{{m}^{2}}}$$ ) |
浮水植物 $${{a}}$$ | $$2 2. 3 0$$ | $${{1}{.}{7}{0}}$$ |
浮水植物 $${{b}}$$ | $${{8}{.}{5}{1}}$$ | $${{0}{.}{7}{2}}$$ |
沉水植物 $${{c}}$$ | $$\mathbf{1 4. 6 1}$$ | $${{2}{.}{2}{2}}$$ |
C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C
A.鲤与秀丽白虾之间的捕食、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
B.黄颡鱼、银鲫、鲢和鲤的减少量等于乌鳢、鲶的增加量
C.秀丽白虾、浮游动物的生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D.绿藻、硅藻、浮萍和芦苇等生产者的生物总量迅速减少
1. 题目1解析:
选项A错误,图示成分可能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选项B错误,细菌作为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选项C错误,细菌与蝉的关系是分解而非竞争;选项D正确,黄雀以三级消费者为食,属于四级消费者。正确答案为D。
2. 题目2解析:
选项A错误,生态系统结构还包括营养结构;选项B错误,生产者还包括光合细菌等;选项C错误,消费者还包括其他未标注的生物;选项D正确,分解者包括腐生生物。正确答案为D。
3. 题目3解析:
选项A错误,湖泊形成可能是原生演替;选项B正确,分层受光、温度、氧气影响;选项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具体数据;选项D正确,控制网眼大小可影响年龄结构。正确答案为B和D,但单选题可能选D。
4. 题目4解析:
选项A正确,牛和土蜂均依赖三叶草;选项B正确,最长食物链为三叶草→土蜂→田鼠→猫(4级);选项C错误,"必须大量养猫"过于绝对;选项D正确,协同进化存在。不能得出的推论是C。
5. 题目5解析:
选项A矛盾(内环境属于消费者);选项B可行(如牛既是异养生物又是草食动物);选项C矛盾(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选项D矛盾(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正确答案为B。
6. 题目6解析:
选项A错误,碳还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选项B错误,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选项C正确,移除物种降低复杂度;选项D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正确答案为C。
7. 题目7解析:
选项A错误,部分细菌是生产者;选项B错误,以植食动物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营养级可变化。正确答案为C。
8. 题目8解析:
选项A正确,如植物→昆虫→蛙→人;选项B错误,生产者可能还有其他植物;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能量不能循环。正确答案为C。
9. 题目9解析:
植物a和c对N、P吸收量最高,投放后其种群密度会增加(选项C正确)。选项A错误,水平结构会改变;选项B无直接依据;选项D错误,能量方向不变。正确答案为C。
10. 题目10解析:
选项A正确,关系会动态调整;选项B错误,能量传递有损失;选项C符合生态平衡规律;选项D错误,生产者总量可能先增后稳。最全面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