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科学家对某草地的“草→田鼠→鼬”这一食物链及其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是$$\mathrm{J / ( h m^{2} \cdot a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草 | 田鼠 | 鼬 | ||||
固定的 太阳能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2. 4 5 \times$$ $$1 0^{1 1}$$ | $$1. 0 5 \times$$ $$1 0^{1 0}$$ | $$7. 5 0 \times$$ $${{1}{0}^{8}}$$ | $$7. 1 5 \times$$ $${{1}{0}^{8}}$$ | $$2. 4 4 \times$$ $${{1}{0}^{7}}$$ | $$2. 2 5 \times$$ $${{1}{0}^{7}}$$ | $$2. 1 8 \times$$ $${{1}{0}^{7}}$$ |
C
A.由草进入田鼠体内的能量为$$1. 0 5 \times1 0^{1 0} \, \mathrm{J / ( h m^{2} \cdot a )}$$
B.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3}{\%}}$$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三个种群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约$$2. 2 1 5 \times1 0^{8} \, \mathrm{J} / ( \mathrm{h m^{2} \cdot a )}$$
2、['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表中$${{R}}$$应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会流向分解者
B.该时间段内,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为$$2 2 8 9. 8 \times1 0^{8} \mathrm{k J} / ( \mathrm{m}^{2} \cdot\mathrm{a} ),$$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 5. 5 \%$$
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用$${{D}}$$$${{→}}$$$${{C}}$$$${{→}}$$$${{A}}$$$${{→}}$$$${{B}}$$来表示,由$${{G}{P}}$$数值可知,能量传递逐级递减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时间段内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且每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中$${{R}}$$所占的比例最大
3、['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若$${{B}}$$摄入的能量比例增大,则$${{A}}$$→$${{B}}$$的能量传递效率增大$${,{B}}$$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增大
B.若$${{B}}$$未消化利用的比例增大,则$${{A}}$$→$${{B}}$$的能量传递效率降低
C.若$${{B}}$$呼吸消耗的能量比例增大,不改变$${{A}}$$→$${{B}}$$的能量传递效率,则$${{B}}$$的生长效率(生长量/同化量)降低
D.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A}}$$为生产者,则其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比例通常小于陆地生态系统
4、['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正确率40.0%下表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虫鸟种群中的全部流动情况。
项目 | 摄入的 能量 | 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 以有机物形式 储存的能量 |
能量/ $$( \times1 0^{3} \mathrm{k J} )$$ | $${{3}{2}}$$ | $${{1}{2}}$$ | $${{8}}$$ |
A
A.该食虫鸟种群未被同化的能量占摄入能量的$$3 7. 5 \%$$
B.未被同化中的部分能量以粪便的形式从食虫鸟传递给分解者
C.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与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就是该鸟的摄入量
D.正常情况下,同化相同的能量,该食虫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比青蛙少
5、['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
B.每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未利用等$${{4}}$$个方向
C.屎壳郎以羊的粪便为食,说明羊同化的能量有部分流入屎壳郎
D.植物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
6、['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 '物质循环的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甲、乙、丙构成生物群落
B.过程⑥⑦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C.过程②③④⑤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
D.从个体角度分析,丙个体体内储存的能量最少
7、['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a}}$$表示草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b}}$$表示草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部分
C.$${{c}}$$表示羊呼吸散失的热量
D.能量在两种群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 0 \mathcal{Y}_{0}-2 0 \mathcal{Y}_{0}$$
8、['能量流动的过程', '物质循环的概念', '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B.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较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太阳能或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D.“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9、['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10、['能量流动的过程']正确率60.0%如要研究羊同化量的去向,不应该包含下列选项中的 ( )
C
A.羊的生长量
B.羊的呼吸消耗量
C.羊的粪便量
D.死亡羊的质量
题目1:根据表格数据,草固定太阳能 $$2.45 \times 10^{11}$$,田鼠摄入量 $$1.05 \times 10^{10}$$,田鼠同化量 $$7.50 \times 10^8$$,田鼠呼吸量 $$7.15 \times 10^8$$,鼬摄入量 $$2.44 \times 10^7$$,鼬同化量 $$2.25 \times 10^7$$,鼬呼吸量 $$2.18 \times 10^7$$。
A项:由草进入田鼠体内的能量应为田鼠的同化量 $$7.50 \times 10^8$$,而非摄入量 $$1.05 \times 10^{10}$$,错误。
B项:第二营养级(田鼠)同化量 $$7.50 \times 10^8$$,第三营养级(鼬)同化量 $$2.25 \times 10^7$$,传递效率为 $$\frac{{2.25 \times 10^7}}{{7.50 \times 10^8}} \times 100\% = 3\%$$,但选项给出约 $$2.3\%$$,计算不符,错误。
C项:田鼠同化量 $$7.50 \times 10^8$$,呼吸量 $$7.15 \times 10^8$$,占比 $$\frac{{7.15 \times 10^8}}{{7.50 \times 10^8}} \approx 95.3\%$$;鼬同化量 $$2.25 \times 10^7$$,呼吸量 $$2.18 \times 10^7$$,占比 $$\frac{{2.18 \times 10^7}}{{2.25 \times 10^7}} \approx 96.9\%$$,确实大多数以热能散失,正确。
D项:三个种群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未利用部分和遗体残骸,但表格数据不足,无法精确计算 $$2.215 \times 10^8$$,且数值与同化量关系不明确,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题目2:选项A中R应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热能无法被分解者利用,错误;B项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值,但数据未提供,错误;C项食物链推断缺乏依据,错误;D项R占比最大符合能量流动规律,正确。
故正确选项为D。
题目3:A项B摄入增大不必然提高传递效率或同化效率,错误;B项未消化利用比例增大会减少同化量,降低传递效率,正确;C项呼吸消耗增大,若传递效率不变,生长效率降低,正确;D项海洋生产者流向分解者比例通常小于陆地,正确。
正确选项为B、C、D,但原题为单选,可能为多选或题意理解偏差,根据选项B明确正确。
题目4:食虫鸟摄入能量 $$32 \times 10^3 kJ$$,同化量 = 摄入量 - 粪便量,但表中未直接给出粪便量。同化量 = 呼吸散失 + 储存能量 = $$12 \times 10^3 + 8 \times 10^3 = 20 \times 10^3 kJ$$,未被同化能量 = 摄入 - 同化 = $$32 - 20 = 12 \times 10^3 kJ$$,占比 $$\frac{{12}}{{32}} \times 100\% = 37.5\%$$,A正确;B项未被同化能量以粪便形式传递给分解者,正确;C项储存能量 + 呼吸散失 = 同化量,而非摄入量,错误;D项鸟类恒温动物呼吸散失通常比青蛙变温动物多,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A、B。
题目5:A项稳定生态系统需能量输入,错误;B项能量去向包括呼吸、下一营养级、分解者、未利用,正确;C项粪便能量未被羊同化,不属于羊同化能量流向,错误;D项植物光能利用率约1%-2%,正确。
故正确选项为B、D。
题目6:A项甲、乙、丙可能不包含所有群落成分,错误;B项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正确;C项②③④⑤可能包括无氧呼吸,错误;D项丙能量储存不一定最少,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B。
题目7:a表示草固定太阳能,正确;b表示草未利用能量,正确;c表示羊呼吸散失,正确;d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正确。
故所有选项正确,但原题可能为单选,需结合图表判断,通常A、B、C、D均合理。
题目8:A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正确;B项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正确;C项无能量输入生态系统崩溃,正确;D项桑基鱼塘提高能量利用率,而非传递效率,错误。
故错误选项为D。
题目9:A项狼捕食兔子,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错误;B项狼不能获得兔子全部能量,正确;C项光合作用使能量从环境流入群落,正确;D项能量流动单向递减,正确。
故错误选项为A。
题目10:羊同化量去向包括生长量、呼吸消耗量、未被利用量(含死亡个体),但粪便量属于未同化部分,不应包含在同化量去向中。
故不应包含C项羊的粪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