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种群及其动态

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湖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8-17
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教师选题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湖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调查灰鹭种群数量应采用样方法

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J}}$$”形增长

C.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

D.连续暖冬持续提升灰鹭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K}_{1}}$$和$${{K}_{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

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结构也相同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在草原上斑马种群数量的变化呈波动状态主要与非生物因素有关

3、['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并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 天 $${{)}}$$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 $${{(}}$$ 只 $${{)}}$$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C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的空间结构', '能量流动的过程',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某人工鱼塘(静水)一次性放养适量的鲢鱼苗(鲢鱼、青鱼、草鱼和鳙鱼合称“四大家鱼”,主要生活水层不同,鲢鱼在流动的水中才能繁殖),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并且水质等其他条件均适合家鱼生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该人工鱼塘中鲢鱼的种群数量将会呈$${{“}{S}{”}}$$型增长

B.“四大家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输入该人工鱼塘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该人工鱼塘与天然湖泊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5、['种间关系',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6、['种间关系',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7、['种间关系',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

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

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8、['种间关系',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树的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但不帮助传粉,它们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榕树和传粉榕小蜂存在协同进化

B.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

C.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

D.两种榕小蜂和榕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9、['种间关系',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两者都正确

D.两者都不正确

10、['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B}}$$点之前的增长并不是“$${{J}}$$”型增长

B.$${{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

C.$${{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的限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过度捕捞、毁林开荒可能导致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1. 题目解析:

A. 错误。灰鹭活动范围大,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而非样方法。

B. 错误。1964年后曲线有波动,不符合"J"形增长特征。

C. 正确。种群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寒冷年份也会波动。

D. 错误。暖冬可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但"持续提升"表述绝对。

2. 题目解析:

A. 正确。$$K_1$$和$$K_2$$差异可能反映季节变化导致的草资源差异。

B. 错误。A点(上升期)和C点(下降期)年龄结构不同。

C. 正确。B~C段显示急剧下降,符合天敌大量捕食的特征。

D. 错误。种群波动主要受生物因素(如天敌、食物)影响。

3. 数据解析:

A. 错误。第13~25天增长快是因繁殖加速,非个体生长。

B. 错误。第17~29天增长率下降(增速减缓)。

C. 正确。第21天后密度增大导致资源竞争加剧。

D. 错误。后期增长减缓,呈"S"形而非"J"形。

4. 生态分析:

A. 错误。静水环境无法繁殖,种群不能持续增长。

B. 正确。不同水层分布构成垂直结构。

C. 正确。输入能量包括太阳能和有机饲料。

D. 正确。人工鱼塘生物多样性低,抵抗力稳定性弱。

5. 种间关系:

A. 无法判断。需明确甲乙波动相位差。

B. 错误。捕食关系对双方种群调节都有利。

C. 错误。可能同时存在食物竞争。

D. 正确。捕食者-猎物关系会导致协同波动。

8. 共生关系:

A. 正确。传粉榕小蜂与榕树协同进化。

B. 正确。资源限制会导致周期性波动。

C. 正确。脱落机制可抑制非传粉者过度繁殖。

D. 错误。传粉榕小蜂是互利共生,非传粉者是寄生。

10. 种群增长:

A. 错误。B点前近似"J"形增长。

B. 正确。CD段数量稳定,出生率≈死亡率。

C. 错误。BC段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 正确。环境破坏会降低$$K$$值。

注:第6、7、9题因SVG异常无法解析。典型错误集中在:①将标记重捕法与样方法混淆;②忽视"S"形增长的条件限制;③误判捕食关系的单向性;④未区分不同共生类型。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