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种群及其动态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月考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4.00000000000001%

2025-08-10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月考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4.00000000000001%
1、['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图③所示的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①所示的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③所示的类型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

2、['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若要调查某区域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图中$${{a}}$$表示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图中$${{D}}$$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D.当$${{A}}$$大于$${{C}}$$时种群密度就增大

3、['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种群是物种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两个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也一定大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D.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会增长

4、['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现有一自然湖泊,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断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类型是

A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

5、['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第二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A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6、['种群的空间分布',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样方的多少不会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B.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C.逐个计数法不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D.蔓生的单子叶植物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

7、['能量流动的过程',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利用性外激素等化学信息进行的害虫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B.种群甲的部分个体迁入乙种群中,则甲种群的迁出率等于乙种群的迁入率

C.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将以$$1 0 \%_{0} \sim2 0 \%$$的传递效率流向下一营养级

D.某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

8、['种群的S型增长',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C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一定会保持不变

B.防治害虫时,应该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_{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

9、['种群的J型增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某种小动物入侵到一山地后,对该山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该动物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通过该小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其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

C.该动物入侵初期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能接近“$${{J}}$$”型

D.该动物分布在该山地的不同高度处,未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10、['种间关系', '物质循环的特点',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甲中$${{d}}$$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B.“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乙中$${②{、}{④}}$$所示的种间关系来防治害虫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结构形成图丙中的Ⅱ类型

D.“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乙中的$${①}$$

1. 解析:

选项A错误,人口出生率下降不能直接说明年龄结构为图③(衰退型),还需考虑死亡率等其他因素。

选项B正确,捕捞幼鱼后,剩余种群中幼鱼比例减少,年龄结构可能为图①(衰退型)。

选项C正确,性引诱剂干扰交尾会降低出生率,可能导致年龄结构变为图③(衰退型)。

选项D错误,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为图①(稳定型),而非图②(增长型)。

综上,正确答案为B、C。

2. 解析:

选项A正确,跳蝻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选项B错误,图中$$a$$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而非出生率和死亡率。

选项C正确,$$D$$(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选项D错误,$$A$$(出生率)大于$$C$$(死亡率)时,还需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综上,正确答案为A、C。

3. 解析:

选项A正确,种群是物种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选项B错误,种群密度大但分布面积小,数量可能较少。

选项C正确,年龄结构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选项D错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若迁出率较高,种群数量可能减少。

综上,正确答案为A、C。

4. 解析:

计算各年龄阶段个体数:

幼年($$0+$$至$$2+$$):$$92 + 187 + 121 = 400$$

成年($$3+$$至$$8+$$):$$70 + 69 + 62 + 63 + 72 + 64 = 400$$

老年($$9+$$及以上):$$55 + 42 + 39 + 264 = 400$$

各阶段比例接近1:1:1,属于稳定型。正确答案为A。

5. 解析:

蝗虫产卵前死亡导致第二年卵量减少,属于出生率下降的直接结果。其他选项(死亡率、迁入/迁出率)与题干无关。正确答案为A。

6. 解析:

选项A错误,样方数量过少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选项B正确,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选项C错误,逐个计数法是直接统计,非估算方法。

选项D正确,蔓生单子叶植物难以计数,不宜用样方法。

综上,错误说法为A。

7. 解析:

选项A正确,性外激素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选项B错误,迁出率与迁入率不一定相等。

选项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并非“其余能量”均流向下一营养级。

选项D错误,随机分布属于空间特征,非数量特征。

综上,正确答案为A。

8. 解析:

选项A错误,$$K$$值会因环境变化而波动。

选项B错误,防治应在种群数量远低于$$K/2$$时进行。

选项C正确,$$t_1$$时期快速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选项D错误,增长型还需考虑环境容纳量等因素。

综上,正确答案为C。

9. 解析:

选项A错误,入侵物种通常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选项B正确,年龄组成可预测数量变化趋势。

选项C正确,初期资源充足,增长接近“$$J$$”型。

选项D正确,同一物种分布不构成垂直结构。

综上,错误叙述为A。

10. 解析:

选项A错误,农家肥改良土壤体现分解者作用,但$$d$$成分未明确。

选项B正确,$$②$$(捕食)、$$④$$(寄生)可用于害虫防治。

选项C错误,不捕捞幼鱼有利于形成增长型(I型),非II型(稳定型)。

选项D错误,杂草与农作物为$$②$$(竞争),非$$①$$(互利共生)。

综上,正确答案为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