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1}{9}{5}{5}}$$$${{—}}$$$${{1}{9}{6}{5}}$$年灰斑鸠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该岛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灰斑鸠种群数量不存在 $${{K}}$$值
C.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斑鸠种群数量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该岛上灰斑鸠种群数量的唯一直接因素
2、['种群的J型增长',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
B.呈“$${{J}}$$”形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C.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D.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大后减小
3、['种群的J型增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容纳量(K值)']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种群的J型增长', '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将呈“$${{J}}$$”形增长
B.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C.处于生殖期的个体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种群出生率越高
D.稳定型的年龄结构,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基本稳定
5、['种群的J型增长',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
B.$${{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曲线$${{X}}$$的种群数量模型$$\mathbf{N}_{\mathrm{t}}=\mathbf{N}_{0} \, \lambda^{\mathrm{t}}$$中$${{λ}}$$表示增长速率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6、['种群的J型增长', '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J}{”}}$$型增长曲线反映的是种群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条件下的增长
B.$${{“}{S}{”}}$$型增长曲线可以用数学方程式$$\mathbf{N}_{\mathrm{t}}=\mathbf{N}_{0} \, \lambda^{\mathrm{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
C.$${{K}}$$值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两种曲线的变化都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7、['种群的J型增长']正确率60.0%近年来,由于太湖富营养化趋于严重,常常发生大面积的蓝藻爆发式生长,使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日益受到威胁。蓝藻在这段时期内的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
()
A
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直线型增长
D.无规律增长
8、['种间关系', '种群的J型增长',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一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将永远呈$${{“}{J}{”}}$$型增长
9、['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群的J型增长', '环境容纳量(K值)',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60.0%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和$${{S}}$$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J}}$$型和$${{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J}}$$型和$${{S}}$$型增曲线均是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C.$${{K}{/}{2}}$$开始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K}{/}{2}}$$是鱼类捕捞、虫害鼠害防止的最佳时期
10、['种群的J型增长', '实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演替的结果', '种群的S型增长']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种群的增长曲线以及群落的丰富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种群呈$${{“}{J}{”}}$$型增长时,$${{λ}}$$值不会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
B.种群呈$${{“}{S}{”}}$$型增长时,$${{K}}$$值是一个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恒定值
C.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都是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1. 解析:
A项错误,$$1955-1965$$年灰斑鸠种群数量以一定倍数增长,但未说明是否理想条件,不一定是$$J$$型增长
B项错误,任何种群在有限环境中都存在$$K$$值(环境容纳量)
C项正确,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比例偏低,根据$$N = \frac{{M \times n}}{{m}}$$公式,估算值偏大
D项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直接影响因素
答案:C
2. 解析:
A项正确,自然条件下资源有限,种群通常呈$$S$$型增长
B项正确,$$J$$型增长无$$K$$值,数量持续指数增长
C项正确,$$J$$型增长前提包括无天敌、食物充足、空间无限等理想条件
D项错误,$$S$$型增长中环境阻力随种群密度增加而持续增大,不会减小
答案:D
3. 解析:
A项正确,食草动物进入早期,资源充足,增长近似$$J$$型
B项正确,点$$a$$对应种群数量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
C项正确,植物与食草动物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平衡
D项正确,过度放牧破坏植被,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题目要求选择正确选项,但B项表述准确)
4. 解析:
A项错误,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数量增长,但不一定是$$J$$型增长
B项错误,$$K$$值由环境决定,迁入个体不改变$$K$$值
C项错误,雌雄比例$$1:1$$有利于繁殖,但出生率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D项正确,稳定型年龄结构配合替补出生率可维持人口稳定
答案:D
5. 解析:
A项正确,改善条件可提高环境容纳量$$K$$值
B项错误,$$b-c$$段增长速率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项错误,$$\lambda$$表示增长倍数(周限增长率),不是增长速率
D项正确,曲线$$Y$$为$$S$$型增长,受环境阻力制约
答案:C
6. 解析:
A项正确,$$J$$型增长需理想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
B项错误,$$N_t = N_0 \lambda^t$$是$$J$$型增长模型,非$$S$$型
C项正确,$$K$$值随环境条件变化而调整
D项正确,两种曲线都受出生率死亡率影响
答案:B
7. 解析:
蓝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式增长,营养充足、空间广阔,初期近似指数增长,符合$$J$$型增长特征
答案:A
8. 解析:
A项错误,$$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关系,非直接与食物关系
B项错误,同种个体间的捕食属于种内斗争,非捕食关系
C项正确,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维持群落稳定性
D项错误,新引入物种初期可能$$J$$型增长,但最终会受环境限制
答案:C
9. 解析:
A项错误,增长曲线表示数量与时间关系,非与食物关系
B项正确,$$J$$型和$$S$$型曲线都是种群增长的概念模型
C项错误,$$K/2$$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D项错误,$$K/2$$是捕捞和防治的最佳时期,因此时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B
10. 解析:
A项正确,$$J$$型增长中$$\lambda$$恒定,不随密度变化
B项错误,$$K$$值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化
C项错误,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一定先增后稳,如次生演替可能初始丰富度较高
D项错误,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非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