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模型建构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有关模型建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在建构概念模型,之后再通过活动中的体会构建物理模型
B.沃森和克里克把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双螺旋模型和拍摄的$${{X}}$$射线衍射的照片这两个物理模型进行对比时发现两者完全相符
C.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这种数学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数量变化趋势
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就是物理模型,我们所画的细胞分裂图就是物理模型
2、['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正确率40.0%下列关于探究果蝇种群增长规律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D
A.放入实验材料后,须用两层密封薄膜扎紧瓶口
B.若果蝇不易直接计数,可对其麻醉后倒出计数,计数后无须放回培养瓶
C.在实验条件下,用水果培养果蝇,其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
D.分析果蝇数量的增长规律,可得出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这是一种数学模型
4、['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正确率60.0%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C
A.提出合理假设$${{→}}$$观察提出问题$${{→}}$$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B.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D.观察并提出问题$${{→}}$$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
5、['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
6、['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实验: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顺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②}$$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
$${③}$$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验证
C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8、['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群的J型增长',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正确率40.0%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mathrm{N_{t}}=\mathrm{N}_{0} \lambda^{\mathrm{t}}$$,其中$${{λ}}$$为$$1. 0 1 5$$
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小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9、['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环境容纳量(K值)']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与数学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C.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称为数学模型
D.“$${{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mathrm{N_{t}}=\mathrm{N}_{0} \lambda^{\mathrm{t}}$$中$${{λ}}$$是自变量
10、['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
1、正确答案:D
A错误: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是先构建物理模型(模拟活动),再构建概念模型
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模型是物理模型,X射线衍射照片是实验数据,不是物理模型
C错误:曲线图比数学方程式更直观地反映数量变化趋势
D正确:细胞分裂图以图画形式直观表达细胞分裂过程,属于物理模型
2、正确答案:D
A错误:果蝇需要氧气,瓶口不能完全密封
B错误:计数后需要将果蝇放回培养瓶继续观察
C错误:在有限空间和资源条件下,果蝇种群呈"S"形增长,不是指数增长
D正确: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现形式
4、正确答案:C
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和修正
这是科学研究的标准流程,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逻辑
5、正确答案:D
A错误:不是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特征,如某些雌雄同体生物
B错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估算种群密度,不能精确计算个体数量
C错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数量特征,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是空间特征
6、正确答案:B
①正确: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步骤正确
②错误:生态瓶不能灌满水,需要留出空气空间;自来水需除氯
③错误:构建模型步骤应为: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修正
只有1项正确,故选B
8、正确答案:B
A错误:每天增长1.5%是指数增长,属于"J"形增长
B正确:λ = 1 + 1.5% = 1.015,模型$$N_t = N_0 \lambda^t$$正确
C错误:标记个体不易重捕会导致估算值偏大
D错误: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最佳防治时期
9、正确答案:D
A正确: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正确: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有效措施
C正确:这是数学模型的准确定义
D错误:在$$N_t = N_0 \lambda^t$$中,λ是参数,t是自变量
10、正确答案:C
A正确: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B正确: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错误:杂草包含多个物种,不是单一种群,其分布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D正确:数学模型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