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种群及其动态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回顾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吉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2025-09-19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回顾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吉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群落的空间结构',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公园中所有的古树构成了一个特有的种群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C.一个种群的幼年个体数少于老年个体数,则所在的生态系统会衰退

D.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6、['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D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C.雌性个体减少

D.种群出生率下降

7、['生物防治',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柑橘小实蝇成虫体长$${{7}{∼}{8}}$$毫米,在很多水果果实中产卵,幼虫蛀食果肉,严重影响水果产量和质量。在治理虫害时,往往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寄生性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柑橘小实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柑橘小实蝇卵的密度

B.使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属于化学防治

C.引入寄生蜂后会立刻降低柑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D.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柑橘小实蝇的出生率

8、['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结构

D.性比率

9、['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40.0%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D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mathrm{N_{1}}=\mathrm{N} \lambda^{\mathrm{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死亡率可能大于$${{0}}$$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10、['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B.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C.样方法能准确测定某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控制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实现的

1、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公园中所有古树可能属于不同物种,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的过程,能量流动驱动物质循环

C错误:幼年个体少于老年个体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但生态系统是否衰退还需考虑其他因素

D正确:生物群落确实具有垂直分层和水平分布的时空结构特征

6、正确答案:D

解析:

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雌性无法正常交配繁殖,直接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A错误:雌虫生殖能力未直接下降

B错误:性别比例失调是间接原因

C错误:雌性个体并未减少

7、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卵在果实内部,无法用标志重捕法,应采用样方法

B错误:性引诱剂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防治)

C错误:寄生蜂发挥作用需要时间,不会立即降低种群密度

D正确:不育雄性使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直接降低出生率

8、正确答案:B

解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 > 死亡率 → 种群增长

出生率 = 死亡率 → 种群稳定

出生率 < 死亡率 → 种群衰退

其他选项(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

9、正确答案:D

解析:

A正确: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适用标志重捕法

B正确:λ = 1 + 增长率 = 1 + 0.015 = 1.015

C正确:即使种群增长,死亡率也可能大于0(只要出生率 > 死亡率)

D错误:防治最佳时期应在种群快速增长前(K/2之前),而非出生率=死亡率时(此时已达K值)

10、正确答案:B

解析:

A错误:稳定型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但受环境因素影响可能变化

B正确:城市人口迁入迁出频繁,是影响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

C错误:鱼塘中鲫鱼活动性强,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而非样方法

D错误:性引诱剂主要通过改变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而非直接改变年龄结构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