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 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 $${{/}}$$ 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C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的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数量的波动']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波动和调节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气候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气候会影响昆虫的发育和存活
B.种群的数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在$${{K}}$$值上下波动
C.种群数量的波动不只受一种因素制约
D.动物的性行为有利于种群生存和发展,而领域行为不利于种群生存和发展
9、['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种群数量的波动']正确率40.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
D
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
B.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C.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玻片后镜检
D.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第2题解析:
观察数据变化:
时间(天):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A. 第13~25天(71→270),增长迅速,但主要原因是繁殖而非个体生长,果蝇成虫体型基本固定
B. 第17~29天(131→302),增长速率实际在下降(前期增长更快),死亡率可能上升
C. 第21~37天(207→341),增长速率明显下降,与种群密度增大导致资源竞争加剧有关,正确
D. 第1~37天,增长曲线呈现"S"形而非"J"形增长
正确答案:C
第3题解析:
A. 正确,气候因素确实影响种群密度,特别是对变温动物如昆虫
B. 正确,种群数量通常在环境容纳量K值附近波动
C. 正确,种群数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
D. 错误,领域行为虽然限制了个体数量,但通过资源分配减少了种内竞争,有利于种群长期生存
正确答案:D
第9题解析:
A. 正确,静置可使酵母菌沉降,便于准确计数
B. 错误,计数时应统计压线的细胞,通常采用"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原则
C. 错误,应先盖玻片后加样,避免产生气泡
D. 正确,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时应稀释,保证计数准确
正确答案:A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