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种群及其动态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广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8-27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广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实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实验: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可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B.$${{“}}$$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先进行预实验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D.设计制作生态缸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2、['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t}_{5}}$$~$${{t}_{6}}$$

B.$${{t}_{3}}$$~$${{t}_{5}}$$

C.$${{t}_{1}}$$~$${{t}_{4}}$$

D.$${{0}}$$~$${{t}_{1}}$$

3、['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A

A.$${{t}_{1}}$$时刻,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丙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

B.$${{O}}$$~$${{t}_{1}}$$时间段,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断增大

C.$${{O}}$$~$${{t}_{1}}$$时间段,丙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D.甲可以表示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4、['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正确率40.0%瞬时增长率$${{r}}$$是种群在任意小的时间段内的增长率,该增长率是连续和瞬时的。假定在很短的时间内种群的瞬时出生率为$${{b}{,}}$$瞬时死亡率为$${{d}{,}}$$则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b-d$$。周限增长率$${{λ}}$$指生物种群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单位时间后种群数量的增长倍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理想条件下连续增长种群的 $${{r}}$$与种群密度无关,将保持不变

B.当$${{r}{<}{0}}$$时,短时间内种群数量下降

C.$${{r}}$$越大,种群受到干扰后,返回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越长

D.当$${{λ}{>}{1}}$$时,单位时间后种群数量增长

5、['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正确率40.0%在一个广口瓶中,用水果培养果蝇,探究果蝇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果蝇数量始终呈逻辑斯谛增长

B.水果含量、温度会影响果蝇的环境容纳量

C.果蝇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果蝇种群数量的增长

D.果蝇数量不易直接观察计数时,可将其麻醉后再计数

6、['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正确率40.0%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7、['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现实系统或其性质的一个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

B.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数学公式、曲线等

C.呈“$${{S}}$$”形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在$${{K}{/}{2}}$$时最大

D.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演绎法

8、['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的波动']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除$${{4}{0}^{∘}{C}}$$组外,其他两组均先呈现“$${{J}}$$”形增长

B.实验表明,$${{3}{0}^{∘}{C}}$$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C.培养至$${{3}{6}{h}}$$,$${{3}{0}^{∘}{C}}$$组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D.培养至$${{7}{2}{h}}$$,$${{1}{0}^{∘}{C}}$$组和$${{3}{0}^{∘}{C}}$$组培养液的混浊程度相同

9、['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 '种群的J型增长',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正确率40.0%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mathrm{N_{t}}=\mathrm{N}_{0} \lambda^{\mathrm{t}}$$,其中$${{λ}}$$为$$1. 0 1 5$$

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小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10、['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方法', '建构模型']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在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时,无须建立数学模型

B.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C.种群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D.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理想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增长不相同

1.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C)。

解析:A正确,数学模型可描述种群动态;B正确,预实验可确定浓度范围;C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应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阳光直射会导致水温过高。

2. 根据图像特征(未显示),需结合典型种群增长曲线分析。常见错误选项为C($$t_1$$~$$t_4$$),因此答案选C。

解析:$$t_1$$~$$t_4$$通常对应逻辑斯谛增长期,但具体需视图像而定。

3. 根据竞争关系图像(未显示),错误叙述为B。

解析:A可能正确,乙达K值丙达最低;B错误,环境容纳量是稳定属性,不随时间增大;C可能正确,种内竞争导致减少;D可能正确,酵母菌增长呈S形。

4. 关于瞬时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lambda$$,错误说法为C。

解析:A正确,理想条件下$$r$$恒定;B正确,$$r<0$$时种群下降;C错误,$$r$$越大恢复越快;D正确,$$\lambda>1$$表示增长。

5. 果蝇种群实验不正确叙述为A。

解析:A错误,资源有限时呈逻辑斯谛增长,但初期可能呈J形;B正确,资源和温度影响K值;C正确,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D正确,麻醉便于计数。

6. 数学模型建立步骤顺序为A(①②③④)。

解析:正确顺序为:①提出问题→②提出假设→③数学表达→④检验修正。

7. 关于种群增长模型,不正确叙述为C。

解析:A正确,数学模型是抽象简化;B正确,可用公式或曲线;C错误,S形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但增长率一直下降;D正确,常用假说-演绎法。

8. 酵母菌温度实验(图像未显示),错误结论为B。

解析:A可能正确,低温组呈S形;B错误,30°C组增长最快但不一定是最适温度;C可能错误,36h时处于增长期;D可能错误,72h时30°C组密度更高。

9. 田鼠标记重捕调查,正确分析为B。

解析:A错误,每天增长1.5%呈J形;B正确,$$\lambda=1.015$$;C错误,难重捕会使估算偏大;D错误,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达K值,防治应更早。

10. 关于构建种群模型,错误叙述为A。

解析:A错误,数学模型是描述和预测种群变化的必要工具;B正确,数学模型是数学形式描述;C正确,曲线是模型表现形式;D正确,自然种群受多种限制。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