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生物与环境种群及其动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浙江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2025-09-18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点课后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浙江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1、['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实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验: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于阳光散射的地方

B.在调查菜地中蜗牛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C.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逐个计数

D.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利用其趋湿、避光的特点来采集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

正确率60.0%调查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进行的生物学调查,正确的是(

A

A.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需借助显微镜

B.所有生物均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C.种群密度越大的群落丰富度越高

D.在患者家系可同时进行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

3、['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

正确率40.0%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4、['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正确率40.0%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mathrm{h m}^{2} ( \mathrm{1 h m}^{2}=1 0 0 0 0 \mathrm{m}^{2} )$$,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捕获数
$${{(}}$$ 只 $${{)}}$$
标记数
$${{(}}$$ 只 $${{)}}$$
雌性个体数
$${{(}}$$ 只 $${{)}}$$
雄性个体数
$${{(}}$$ 只 $${{)}}$$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D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D.该区域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6、['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S型增长']

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种群密度既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又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C.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7、['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环境容纳量(K值)']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B.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调查樟树、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8、['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正确率60.0%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B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9、['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正确率40.0%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人为的参与往往可以改变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以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的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在海绵城市生态系统中调查某片树林中的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海绵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 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B)。

解析:A正确,生态缸需密闭且避免直射光;B错误,蜗牛活动范围小且移动缓慢,应采用样方法而非标志重捕法;C正确,分布集中且个体大的种群可逐个计数;D正确,土壤小动物采集利用其趋湿避光特性。

2. 调查法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进行的生物学调查,正确的是(A)。

解析:A正确,酵母菌需显微镜计数;B错误,黑光灯仅诱捕趋光性昆虫;C错误,种群密度与丰富度无必然联系;D错误,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遗传方式才用家系调查。

3. 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B)。

解析:A正确,芦苇分布集中可用样方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用于种群密度而非活动范围;C正确,酵母菌种群增长需定期取样计数;D正确,遗传病发病率需大样本随机调查。

4. 田鼠调查数据分析正确的是(D)。

解析:A错误,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物种丰富度调查;B错误,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值偏高;C错误,性别比例应为 $$(28+32):(22+18)=60:40=3:2$$;D正确,种群密度估算:$$N=\frac{{50 \times 50}}{{10}}=250$$ 只,面积 $$2 \mathrm{hm}^2$$,密度为 $$125$$ 只/$$\mathrm{hm}^2$$。

6.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D)。

解析:A错误,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变化趋势;B错误,所有蒲公英数量是种群大小而非密度;C错误,"S"形增长适用于所有种群;D正确,出生率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7.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B)。

解析:A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密度;B正确,$$K/2$$时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样方法应统计样方线上个体。

8. 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B)。

解析:初次标记 $$39$$ 只,死亡 $$5$$ 只后有效标记为 $$34$$ 只。重捕 $$34$$ 只中含标记 $$15$$ 只。种群数量估算:$$N=\frac{{34 \times 34}}{{15}} \approx 77$$ 只/公顷。

9. 关于海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D)。

解析:A错误,人类活动影响大但非绝对主导;B错误,鸟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人类不能任意控制生物与环境关系;D正确,海绵城市提升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