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细胞毒性$${{T}}$$细胞
B.浆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癌细胞
2、['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
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鼠分组 | $${{A}}$$ 组 | $${{B}}$$ 组 |
初次注射抗原 | 抗原甲 | |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 ||
再次注射抗原 | 抗原甲 | 抗原乙 |
D
A.如果小鼠实验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对实验结果和结论没有影响
B.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泌抗体
C.实验后$${{B}}$$组小鼠体内能找到既能识别抗原甲又能识别抗原乙的淋巴细胞
D.可以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应抗体含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
3、['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正确率40.0%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分析原因()
A
A.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4、['免疫失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H}{I}{V}}$$的遗传物质为$${{D}{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5、['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胃液对病原体的抵抗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效应$${{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是由于细胞表面没有各种受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可对外来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
D.记忆$${{T}}$$淋巴细胞可直接攻击被病原体侵染的体细胞
6、['免疫失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B.浆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
C.吞噬细胞参与了体液免疫而没有参与细胞免疫
D.$${{H}{I}{V}}$$主要攻击$${{T}}$$细胞,所以艾滋病是自身免疫病
7、['免疫系统的功能',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H}{I}{V}}$$识别$${{T}}$$细胞与$${{T}}$$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两年后机体对$${{H}{I}{V}}$$的清除速度,低于其增殖的速度
C.在杀死$${{H}{I}{V}}$$的过程中,浆细胞并没有发挥作用
D.随着$${{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人体逐渐丧失几乎全部的免疫功能
8、['免疫失调', '免疫学的应用',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浆细胞受抗原刺激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B.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丧失
C.记忆细胞受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发生的组织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
9、['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10、['免疫系统的功能', '细胞免疫']正确率40.0%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 \mathrm{A C E 2} )$$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新型冠状病毒体内只有四种核苷酸
B.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C.人体产生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会去裂解被感染的体细胞,这属于细胞坏死
D.机体在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白细胞介素$${{−}{2}}$$等大量释放等现象,并通过正反馈方式形成炎症风暴
1. 题目解析: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判断正确选项。
2. 题目解析: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
A. 错误。实验前接触过抗原甲会产生记忆细胞,影响实验结果。
B. 错误。记忆B细胞不直接分泌抗体,而是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
C. 正确。B组小鼠可能存在交叉反应的淋巴细胞。
D. 正确。抗体含量是检测免疫应答的重要指标。
正确答案:C、D
3. 题目解析:免疫器官破坏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A. 错误。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说明骨髓正常,胸腺被破坏。
B. 错误。甲组骨髓被破坏会导致体液免疫丧失。
C. 错误。丙组骨髓被破坏会导致造血功能丧失。
D. 正确。乙组骨髓被破坏导致体液免疫丧失,输入造血干细胞可恢复细胞免疫。
正确答案:D
4. 题目解析:HIV感染过程分析。
A. 错误。HIV遗传物质是RNA。
B. 错误。HIV不直接利用葡萄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能量。
C. 正确。BC段HIV浓度下降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结果。
D. 错误。FG段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影响。
正确答案:C
5. 题目解析:免疫基础知识。
A. 正确。胃液属于第一道防线。
B. 错误。效应B细胞(浆细胞)不识别抗原,但B细胞可以。
C. 错误。溶菌酶是非特异性免疫,不产生免疫应答。
D. 错误。记忆T细胞需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A
6. 题目解析:免疫调节过程。
A. 正确。靶细胞裂解是细胞凋亡。
B. 错误。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发挥作用,不直接识别抗原。
C. 错误。吞噬细胞参与两种免疫。
D. 错误。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
正确答案:A
7. 题目解析:HIV感染机制。
A. 正确。HIV通过糖蛋白识别T细胞。
B. 正确。HIV增殖速度超过免疫清除速度。
C. 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不直接杀死HIV。
D. 正确。T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丧失。
正确答案:A、B、C、D
8. 题目解析:免疫细胞功能。
A. 错误。浆细胞由B细胞分化而来,不受抗原直接刺激。
B. 错误。切除胸腺主要影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部分保留。
C. 正确。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细胞周期缩短。
D. 错误。描述的是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C
9. 题目解析:胞内寄生菌免疫实验。
A. 错误。胸腺切除后细胞免疫丧失,更易感染。
B. 正确。抗T细胞抗体破坏T细胞,导致易感染。
C. 错误。血清含抗体,应增强保护。
D. 错误。T细胞移植应增强保护。
正确答案:B
10. 题目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特性。
A. 正确。RNA病毒含4种核苷酸。
B. 正确。膜融合体现流动性。
C. 错误。靶细胞裂解是细胞凋亡。
D. 正确。炎症风暴是正反馈过程。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