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稳态与调节免疫调节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调节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广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9-08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调节知识点月考进阶自测题解析-广东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病毒', '免疫学的应用', '酶的作用原理']

正确率60.0%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可口服治疗消化不良

B.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

C.大多数心理药物是有成瘾性的,一定要慎用心理药物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引起的严重感染

2、['免疫学的应用']

正确率40.0%短链脂肪酸$$( \mathrm{S C F A s} )$$是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对机体有益的脂肪酸,可以被结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研究表明$$, ~ \mathrm{S C F A s}$$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直接向神经系统发出信号,还可调节肠道激素分泌和向免疫系统间接发出信号,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mathrm{S C F A s}$$可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特定的细胞或器官

B.$$\mathrm{S C F A s}$$可影响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mathrm{S C F A s}$$只能定向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D.$$\mathrm{S C F A s}$$被结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3、['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

正确率40.0%研究发现:神经细胞的缺氧、缺血、退化与变性,可能与免疫系统的病理性变化有关;同时,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在许多对免疫功能起调控作用的成分,甚至证实了脑也是一种免疫器官。神经递质$${{5}{−}}$$羟色胺可作为免疫调节物质直接作用于$${{B}}$$细胞和$${{T}}$$细胞。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脑可能是免疫细胞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5}{−}}$$羟色胺是一种信号分子,既可以传递兴奋也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C.神经细胞缺氧会导致供能不足,从而影响兴奋的传导

D.神经系统的活动支配着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不能反作用于神经细胞

4、['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的应用',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正确率40.0%动物体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核型不稳定,来自某一方的染色体往往随机丢失一至多条,这种现象常应用于基因的定位。在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不考虑基因互作和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甲型流感疫苗的动物脾脏中筛选获得

B.在筛选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基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死亡

C.与亲代杂交瘤细胞相比较,若减少某条染色体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功能缺失,则该抗体的基因就位于这条染色体上

D.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将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能力

5、['免疫学的应用']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免疫检查点是指在免疫细胞中表达的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它既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又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mathrm{P D-L 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mathrm{P D-L 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免疫检查点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B.过度阻断$$\mathrm{P D}-1 / \mathrm{P D}-\mathrm{L 1}$$信号通路,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C.人工合成$${{P}{D}{−}{1}}$$抗体或$$\mathrm{P D-L 1}$$抗体阻断信号通路可用于治疗癌症

D.癌细胞中$$\mathrm{P D-L 1}$$基因过量表达可逃避$${{T}}$$细胞识别,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6、['免疫失调', '免疫学的应用']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7、['免疫学的应用', '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新生儿一般不易患某些传染病的原因是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D.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会传染艾滋病

8、['免疫学的应用',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有关$${{H}{I}{V}}$$侵入人体后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病毒能通过外层脂类膜上受体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进入细胞

B.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能直接识别病毒的抗原类物质从而被激活

C.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过分泌某种活性物质消灭病毒的抗原

D.效应$${{B}}$$细胞合成的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从而阻止该病毒进入细胞

9、['免疫学的应用',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

正确率40.0%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属胞内寄生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下列有关结核杆菌所引起的免疫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结核杆菌能够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T}}$$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直接清除结核杆菌

C.吞噬细胞可对结核杆菌的抗原进行非特异性识别和处理

D.过量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结核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10、['免疫学的应用']

正确率40.0%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1. 解析:

A. 多酶片含多种消化酶,口服可治疗消化不良,正确。

B. 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在血管壁沉积,造成堵塞,正确。

C. 大多数心理药物有成瘾性,需慎用,正确。

D. 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导致严重感染,但HIV本身不直接引起感染,而是机会性感染,叙述不准确。

答案:D

2. 解析:

A. SCFAs可释放到内环境(如血液),作用于特定细胞或器官,正确。

B. SCFAs通过神经、激素和免疫途径影响调节网络,正确。

C. SCFAs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非定向运输(全身性),错误。

D. SCFAs作为脂肪酸可被细胞吸收供能,正确。

答案:C

3. 解析:

A. 脑可能存在免疫细胞分布或调控,但非主要成熟场所(如胸腺、骨髓),可能错误。

B. 5-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和免疫调节信号分子,正确。

C. 神经细胞缺氧导致供能不足,影响兴奋传导,正确。

D. 免疫系统可反作用于神经细胞(如通过细胞因子),错误。

答案:D

4. 解析:

A. B淋巴细胞可从免疫动物脾脏中获得,正确。

B. 选择培养基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存活,正确。

C. 染色体丢失导致功能缺失,可定位抗体基因,正确。

D.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可能因染色体丢失而丧失抗体产生能力,错误。

答案:D

5. 解析:

A. 免疫检查点防止过度激活,避免自身免疫病,正确。

B. 阻断PD-1/PD-L1通路可能引发过强免疫反应,正确。

C. 使用抗体阻断通路可治疗癌症,正确。

D. 癌细胞通过PD-L1过量表达逃避T细胞识别,正确。

答案:无错误选项?但原题要求选错误,可能题目设计无错误,但根据标准,D正确,需复核。

答案:无错误?但原题可能C有误?人工合成PD-1抗体或PD-L1抗体可用于治疗,正确。

重新审题:所有选项似乎正确,但题目要求选错误,可能题目有误,但根据生物学,C正确。

答案:可能无错误,但选C?不,C正确。

解析:所有选项正确,但题目要求选错误,可能D中“逃避T细胞识别”不准确?实际是抑制T细胞活性。

答案:D(可能错误,因是抑制而非逃避识别)

最终:D错误,因PD-L1结合PD-1抑制T细胞活性,而非逃避识别。

答案:D

6. 解析:

A. 过敏反应有淋巴细胞(如B细胞)参与,错误。

B. 过敏反应是异常免疫反应,错误。

C. 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正确。

D. 首次接触过敏原不引发反应,再次接触才应答,错误。

答案:C

7. 解析:

A. 自身组织和细胞可能成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错误。

B. 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分化产生抗体,但抗体由浆细胞产生,错误。

C. 新生儿通过母体抗体获得被动免疫,正确。

D. 蚊蝇不传播艾滋病,错误。

答案:C

8. 解析:

A. HIV通过识别CD4受体进入辅助T细胞,正确。

B. 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MHC-抗原复合物激活,非直接识别病毒抗原,错误。

C.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裂解细胞消灭病毒,非分泌物质,错误。

D. 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进入细胞,正确。

答案:A

9. 解析:

A. 胞内寄生菌引发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正确。

B. 效应T细胞裂解感染细胞,而非直接清除细菌,错误。

C. 吞噬细胞进行非特异性识别和处理,正确。

D. 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力,增加结核病发病率,正确。

答案:B

10. 解析:

A. 口罩和社交距离阻断传播,正确。

B. 疫苗用于预防,非治疗手段,错误。

C. 多次注射增强特异性免疫,正确。

D.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MHC-抗原受体识别感染细胞,正确。

答案:B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