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Ⅳ是泌尿系统,Ⅴ是皮肤
B.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Ⅱ和Ⅰ系统进入内环境
C.乙和丙中$${{O}_{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丙
D.甲、乙、丙占体液的$${{2}{/}{3}}$$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动作电位', '内环境的作用', '有氧呼吸']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需要消耗$${{A}{T}{P}}$$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能通过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D.骨骼肌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3、['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作用']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人体内环境包括①②③④
B.血浆中的氧气进入图示细胞的途径是③→①→②
C.③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_{2}}$$等物质
D.通过排泄系统排出的液体废物中只含有尿素和尿酸
4、['内环境的组成', '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正确率60.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5、['体液的组成',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成分']正确率40.0%下列可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
B
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
B.抗原和抗体相结合
C.$${{H}{I}{V}}$$的逆转录
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泌
6、['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正确率60.0%下列变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的是( )
C
A.进食后肝细胞内储存的肝糖原增多
B.饮用食醋后胃液$${{p}{H}}$$下降
C.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
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因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上升
7、['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正确率60.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离不开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
D.氨基酸和无机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8、['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正确率60.0%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构成动态平衡
C.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可发生在细胞内液和内环境中
D.生长激素、葡萄糖、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份
9、['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的作用']正确率40.0%在足球比赛中,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剧烈运动过程中,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有所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降低
10、['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渗透压的下降
C.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淋巴,少部分进入血浆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媒介
1. 题目描述不完整,缺少图示信息,无法准确判断各系统编号对应关系。但根据选项分析:
A项:泌尿系统对应Ⅳ、皮肤对应Ⅴ可能正确;B项: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Ⅱ)和循环系统(Ⅰ)进入内环境合理;C项:$$O_2$$浓度乙$$>$$丙需结合具体图示;D项:甲、乙、丙若代表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则总量约占体液$$2/3$$(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需图示确认。
2. 正确选项:B
A项错误:动作电位产生依赖于离子通道(Na⁺内流、K⁺外流),不需直接消耗ATP;B项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释放,需消耗ATP且体现膜流动性;C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供能;D项错误:骨骼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交换物质,非直接交换。
3. 题目缺少图示,但根据选项推断:①可能为组织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血浆,④为淋巴。
A项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即②④③),但①若为组织液则正确;B项正确:氧气从血浆(③)→组织液(①)→细胞(②);C项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在血浆中;D项错误:排泄废物还含无机盐、水等。
4. 正确选项:B
A项错误:新陈代谢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非内环境;B项正确:细胞通过代谢产物(如CO₂、尿素)影响内环境,同时依赖内环境;C项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液还包括血细胞;D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5. 正确选项:B
A项错误:肝糖原合成在肝细胞内;B项正确:抗原抗体结合发生在血浆或组织液中;C项错误:HIV逆转录在宿主细胞内;D项错误:神经递质合成在细胞中,分泌到突触间隙(属内环境)。
6. 正确选项:C
A项错误:肝糖原增多发生在细胞内,非内环境;B项错误:胃液$$pH$$下降在消化道(外界环境);C项正确: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浆导致$$pH$$下降,属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D项错误:尿液不属于内环境。
7. 正确选项:A
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B项错误:细胞代谢主要场所是细胞内部;C项错误:细胞参与内环境形成(如代谢产物);D项错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靠Na⁺、Cl⁻(无机盐)和血浆蛋白。
8. 正确选项:D
A项错误:细胞代谢主要场所是细胞内;B项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动态平衡指物质交换,能量交换通过食物链;C项错误: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发生在细胞内或消化道;D项正确:生长激素(激素)、葡萄糖(营养物质)、血浆蛋白均属内环境成分。
9. 正确选项:B
A项错误:乳酸在血浆中含量逐渐增加,后经肝脏代谢缓慢减少;B项正确:运动时组织液渗入血浆增多,导致含量减少;C项错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pH$$不会明显下降;D项错误:糖消耗后渗透压由无机盐等维持,变化不明显。
10. 正确选项:D
A项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非恒定不变;B项错误:稳态破坏可能引起渗透压升高或降低;C项错误: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进入淋巴;D项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