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若该器官是肺,则运动状态下的$${{O}_{2}}$$浓度①处高于②处
C.若该器官是肝脏,则$${{C}{{O}_{2}}}$$的浓度②处高于①处
D.若该器官是肾脏,则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②处高于①处
2、['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成分']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甲、乙、丙均属于细胞外液,三者的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乙的两个去向为$${{b}}$$和$${{c}}$$,$${{b}}$$的量小于$${{c}}$$
C.甲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图示的甲、乙、丙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明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内环境的组成']正确率60.0%以下生理过程属于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B
A.口服抗菌药物
B.肌肉注射的青霉素
C.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D.内分泌细胞合成胰岛素
4、['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正确率40.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有温度和酸碱度
C.内环境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等直接有关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5、['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则$${{Y}}$$的渗透压会升高
B.若$${{Y}}$$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则$${{X}}$$的含量会增加
C.$${{X}}$$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Y}}$$
D.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Y}}$$、$${{Z}}$$
6、['内环境的组成']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K}^{+}}$$、血红蛋白、尿素等物质
B.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C.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机体稳态的维持
D.神经递质可进入组织液,激素可进人血液
7、['免疫失调',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成分']正确率60.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B.心肌细胞内的$${{C}{O}_{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C.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D.细胞外液中含有抗体、神经递质等物质
8、['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正确率40.0%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D
A.乳酸+$$\mathrm{N a H C O_{3}}$$$${{→}{}}$$乳酸钠+$${{H}_{2}{{C}{O}_{3}}}$$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D.丙酮酸$$+ \mathrm{H_{2} O} \to\mathrm{C O_{2}}+[ \mathrm{H} ]+$$能量
9、['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成分']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10、['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正确率40.0%某感冒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体温升高等症状,服用消炎药阿司匹林后,体温虽恢复正常,但同时也出现了胃液酸性增强,血浆中转氨酶增多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该患者若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则肺部组织液增加
B.胃液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而转氨酶只分布于细胞内液
C.人体的胃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液
D.内环境中缓冲对的调节能缓解胃液酸性增强产生的不适
1. 解析:
A. 甲、乙分别代表组织液和血浆,但内环境还包括淋巴,因此甲、乙不能单独构成内环境,错误。
B. 运动状态下肺部 $$O_2$$ 浓度①(肺泡)高于②(血液),因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正确。
C. 肝脏代谢产生 $$CO_2$$,故②(静脉端)浓度高于①(动脉端),正确。
D. 肾脏排出尿素,②(尿液)浓度高于①(血液),正确。
2. 解析:
A. 甲、乙、丙为血浆、组织液、淋巴,均属细胞外液,化学组成相似,正确。
B. 乙(组织液)去向为 $$b$$(淋巴)和 $$c$$(血浆),$$b$$ 的量通常小于 $$c$$,正确。
C. 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正确。
D. 三者动态联系体现细胞外液的统一性,正确。
3. 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A. 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B. 肌肉注射药物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C. 输卵管为体外环境。
D. 胰岛素合成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正确答案:B。
4. 解析:
A. 内环境不包括血液(含血细胞),应为血浆。
B. 理化性质还包括渗透压等。
C. 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影响内环境渗透压。
D.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回流受阻引发水肿,正确。
正确答案:D。
5. 解析:
A. $$Y$$(血浆)蛋白质增多,渗透压升高,正确。
B. $$Y$$ 蛋白质减少,水分流向 $$X$$(组织液),导致 $$X$$ 增加,正确。
C. $$Y$$ 蛋白质含量高于 $$X$$,错误。
D. 淋巴细胞可存在于 $$Y$$(血浆)和 $$Z$$(淋巴),正确。
6. 解析:
A.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B.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血液含血细胞,错误。
C. 免疫过强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错误。
D. 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激素进入血液,正确。
正确答案:D。
7. 解析:
A. 药物需通过组织液进入细胞,正确。
B. 心肌细胞 $$CO_2$$ 浓度高于内环境(因代谢产生),错误。
C. 过敏反应导致组织液增多引发水肿,正确。
D. 细胞外液含抗体(免疫)和神经递质(传递信号),正确。
正确答案:B。
8. 解析: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A. 乳酸与 $$NaHCO_3$$ 反应发生在血浆,属于内环境。
B.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在组织液或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
C. 抗原抗体结合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D. 丙酮酸分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细胞内)进行,不属于内环境。
正确答案:D。
9. 解析:
A. 丙(淋巴)应单向汇入乙(血浆),图示错误。
B. 甲(组织液)与乙(血浆)水分失衡可导致水肿,正确。
C. 淋巴可回收组织液蛋白质至血浆,并调节水平衡,正确。
D. 液体间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营养并排出废物,正确。
10. 解析:
A. 肺部渗透压升高,水分滞留导致组织液增加,正确。
B. 转氨酶在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浆,并非仅存于细胞内液,错误。
C. 胃壁细胞直接接触组织液,胃液不属于内环境,错误。
D. 内环境缓冲对可中和胃酸增多引起的变化,正确。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