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在肌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肌肉细胞需要释放一种蛋白质,其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这种蛋白质是一种神经递质
B.肌神经细胞可以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
C.凋亡是细胞自主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
D.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
2、['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B.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C.神经元轴突末梢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①表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膜,②表示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3、['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图中的①表示的是神经元的轴突
B.释放⑤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要消耗能量
C.④发挥作用的结果一定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⑥为受体,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4、['突触',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40.0%$${{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4}{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速率为$$8. 1 9 \mathrm{m / s}$$
5、['反馈调节', '突触',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正确率60.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D
A.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现象,都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突触后膜上有分解递质的酶,此类酶可以使突触后膜适时、及时接受新递质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
D.体温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有反馈调节,而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没有
6、['突触',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
A.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D.突触小体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7、['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60.0%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
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总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C.神经元既能够产生兴奋,也能够传导兴奋
D.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
8、['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③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④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B.神经递质作用于④,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作用
9、['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
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
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
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10、['突触', '体温的调节',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当刺激Ⅰ 存在时$${,{1}}$$和$${{7}}$$之间传递的只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B.若刺激Ⅱ 为寒冷,则$${{1}{4}}$$和$${{1}{3}}$$之间与$${{1}{4}}$$和$${{1}{6}}$$之间传递的神经递质类型不同
C.若刺激Ⅰ 作用于$${{P}{,}}$$则该神经调节过程中共涉及$${{4}}$$条反射弧
D.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既属于感受器,又属于神经中枢
1. 题目分析:肌肉细胞释放的蛋白质进入肌神经细胞促进发育,缺乏则凋亡。
A错误: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释放的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不进入细胞。而题干蛋白质进入细胞内部起作用,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如NGF)。
B正确:肌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通过神经-肌肉突触(运动终板)连接。
C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过程。
D正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会阻断该营养因子的合成,导致肌神经细胞凋亡。
答案:A
2. 题目缺失SVG图,但根据选项分析突触结构:
A错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消耗能量但不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穿膜,胞吐是膜融合)。
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不进入细胞内部。
C正确:轴突末梢分支形成突触小体,内含突触小泡。
D正确:①为突触前膜(轴突末梢膜),②为突触后膜(树突或胞体膜)。
答案:B
3. 题目缺失SVG图,但根据神经传导分析:
A可能正确:①通常指示轴突结构。
B正确:⑤应为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依赖膜流动性且耗能。
C错误:④可能是神经递质,作用效果取决于受体类型(兴奋性或抑制性)。
D正确:⑥为受体,通常是糖蛋白。
答案:C
4. 40人围圈(周长68米)依次传递刺激,总时8.3秒:
A错误:此过程为简单反射链,无需大脑皮层参与。
B错误:感受器在左手皮肤,效应器在右手肌肉。
C错误:每人只参与部分传递,不构成完整反射弧(缺中枢)。
D正确:计算传导速率。兴奋传递40次,经过40段神经纤维(每人一段),总距离68米,速率=距离/时间=68/8.3≈8.19 m/s。
答案:D
5. 生命活动调节合理性判断:
A正确:顶端优势(顶芽抑制侧芽)和根的向地性(近地侧抑制)均体现生长素两重性。
B正确:突触后膜酶(如乙酰胆碱酯酶)及时分解递质保证传递精确性。
C正确:赤霉素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啤酒工艺应用)。
D错误: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调节)存在反馈机制(如血浆渗透压变化反馈下丘脑)。
答案:D
6. 神经调节正误判断:
A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正确:膜内电荷移动(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错误:排尿反射有脊髓低级中枢参与,不一定需要大脑皮层(但可受调控)。
D错误:突触小体仅指轴突末梢膨大部位(含突触小泡),突触结构才包括前膜、间隙、后膜。
答案:B
7. 兴奋机制描述:
A错误:单神经元受刺激即可产生兴奋(如离体神经实验)。
B错误:突触传递可能兴奋或抑制(取决于递质类型)。
C正确:神经元基本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兴奋。
D错误:突触间以化学信号(递质)传递,非电信号。
答案:C
8. 题目缺失SVG图,但据突触选项分析:
A正确:③突触间隙为组织液,含神经递质(④受体特异性识别)。
B错误: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能兴奋或抑制。
C错误:①②④分别为突触前膜、间隙、后膜,间隙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正确:递质释放体现控制物质进出,受体结合体现信息交流。
答案:B
9. 题目缺失SVG图,但推测为突触过程:
A正确:①突触小泡与③前膜融合释放②递质需ATP供能。
B错误:⑥受体识别递质但不运输进细胞。
C错误:递质迅速被酶解或重吸收,不持续存在。
D正确:⑤突触处完成电-化-电信号转换。
答案:C
10. 题目缺失SVG图,但据选项推断为反射弧网络:
A错误:同一神经元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但性质(兴奋/抑制)固定。
B正确: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释放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与躯体运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类型不同。
C错误:刺激Ⅰ作用于P(感受器),通常只激活一条反射弧(特定路径)。
D正确: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既感温(感受器)又整合信号(中枢)。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