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动作电位形成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消耗能量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2、['突触', '静息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图中具有突触结构的是①②③
B.因神经和肌肉之间存在电位差,故无刺激时右肌肉可能收缩
C.刺激右肌肉,可引起左肌肉收缩和电表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增强,肌肉收缩增强,说明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3、['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刺激强度在$${{S}_{1}}$$~$${{S}_{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在$${{S}_{5}}$$~$${{S}_{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
C.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峰值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
4、['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
C.图丙中兴奋是从右向左传导的
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
5、['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a}}$$点为静息电位,主要依靠$${{K}^{+}}$$外流来维持
B.$${{b}{c}}$$段$${{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进入细胞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若神经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则$${{c}}$$点将上升
6、['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阻断了部分$${{K}^{+}}$$通道
B.阻断了部分$${{N}{a}^{+}}$$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7、['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图$${{1}}$$中$${{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
B.图$${{1}}$$中$${{c}{d}}$$段离子与$${{N}{a}^{+}}$$通道结合运出细胞
C.$${{T}{T}{X}}$$物质抑制了神经细胞膜上$${{N}{a}^{+}}$$的跨膜运输
D.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
8、['突触',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递质由B释放一定会引起A的兴奋
B.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C.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D.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 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不能由 $${{A}{→}{B}}$$ 传递
9、['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C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A}{T}{P}}$$
B.$${②}$$中的神经递质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释放至突触间隙
C.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结构$${④}$$上的受体与递质特异性结合后,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10、['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静息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能够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受到神经递质的作用时,一定产生兴奋
1. 题目分析:图甲显示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存在电位差,但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指针偏转方向需确认;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不消耗能量;兴奋以局部电流双向传导。
选项解析:
A. 错误。指针偏转仅表明电位差,但静息电位是稳定状态,偏转可能表示其他过程。
B. 正确。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
C. 错误。Na⁺内流是协助扩散,不消耗ATP。
D. 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向两侧传导。
答案:B、D
2. 题目分析:涉及突触结构、肌肉收缩和电表偏转;突触包括轴突-胞体、轴突-树突、轴突-肌肉;无刺激时肌肉不收缩;刺激右肌肉可引起反射和电表偏转;动作电位是全或无。
选项解析:
A. 错误。图中①②③可能包括非突触结构,需具体识别。
B. 错误。电位差存在,但无刺激时肌肉不收缩。
C. 正确。刺激右肌肉可通过反射弧引起左肌肉收缩,电表记录两次相反偏转。
D. 错误。动作电位强度不随刺激强度变化,是全或无。
答案:C
3. 题目分析:刺激强度与动作电位关系;S₁-S₄为阈下刺激,无动作电位;S₅-S₈达阈值,Na⁺内流;动作电位有阈值;峰值不随刺激强度增强。
选项解析:
A. 正确。S₁-S₄未达阈值,无动作电位。
B. 正确。S₅-S₈达阈值,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C. 正确。刺激需达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D. 错误。动作电位峰值固定,不随刺激强度变化。
答案:A、B、C
4. 题目分析:Na⁺浓度对动作电位影响;Na⁺内流过程识别;兴奋传导方向;K⁺外流机制。
选项解析:
A. 错误。高Na⁺浓度增大驱动力,c点(峰值)升高。
B. 正确。b、②、⑦对应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
C. 错误。图丙中电位变化显示兴奋从左向右传导。
D. 错误。K⁺外流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需通道蛋白。
答案:B
5. 题目分析:静息电位维持;动作电位Na⁺内流方式;复极化离子通道状态;Na⁺浓度对峰值影响。
选项解析:
A. 正确。a点静息电位靠K⁺外流维持。
B. 正确。bc段Na⁺内流为协助扩散。
C. 正确。cd段复极化,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
D. 错误。Na⁺减少,内流减少,c点峰值降低。
答案:A、B、C
6. 题目分析:TTX处理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可能阻断Na⁺通道。
选项解析:
A. 错误。阻断K⁺通道影响复极化,不降低峰值。
B. 正确。阻断Na⁺通道减少内流,降低峰值。
C. 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影响突触传递,不直接降低动作电位峰值。
D. 错误。酶作用阻断影响递质分解,不降低峰值。
答案:B
7. 题目分析:动作电位离子流;TTX抑制Na⁺运输;内向和外向电流离子类型。
选项解析:
A. 错误。ab段Na⁺内流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
B. 错误。cd段K⁺外流,非与通道结合运出。
C. 正确。TTX抑制Na⁺通道,减少跨膜运输。
D. 错误。内向电流为Na⁺内流,外向电流为K⁺外流,离子不同。
答案:C
8. 题目分析:突触传递单向性;电表测量;刺激后偏转;反射弧传导方向。
选项解析:
A. 错误。递质释放可能引起兴奋或抑制。
B. 错误。电表测电位差,但未刺激时可能非静息电位。
C. 错误。强刺激引起电表两次方向相反偏转。
D. 正确。兴奋在突触单向传递,A→B可能因结构限制无法反向。
答案:D
9. 题目分析:突触结构功能;递质释放机制;兴奋时电位变化;受体结合后电位变化。
选项解析:
A. 错误。结构①为线粒体提供ATP,但递质与受体结合不直接消耗ATP。
B. 错误。②中递质通过胞吐释放,非选择透过性。
C. 正确。兴奋传导到③时,Na⁺内流,膜内变正电位。
D. 错误。受体结合后可能去极化,但膜外由正变负不准确。
答案:C
10. 题目分析:静息电位基础;神经递质作用;反射弧传导方向;递质作用效果。
选项解析:
A. 错误。静息电位基础是K⁺外流,非内流。
B. 正确。神经递质可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C. 错误。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单向,因突触传递单向。
D. 错误。递质可能引起兴奋或抑制。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