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看到该饲养员的身影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眼球,属于条件反射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食物引起味觉属于不同的反射
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B.$${{a}}$$点受刺激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正确率40.0%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僵硬行动缓慢无力,其发生与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减少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多巴胺由突触前膜分泌释放出来需要消耗能量
B.多巴胺可使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C.肢体僵硬行动缓慢无力是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的结果
D.补充多巴胺或增强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可缓解患者症状
4、['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a}}$$为树突末梢影大的部分,构成突触小体
B.①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物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至②中
C.②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在其中的扩散不消耗能量
D.在$${{a}}$$、$${{b}}$$两神经元之间信号传导方向是$${{b}{→}{a}}$$
5、['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兴奋在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C.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6、['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在②和④上兴奋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内电流方向一致
7、['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剂与毒品的危害']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1}}$$个受体结合后,就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吸毒者吸毒后表现的健谈现象可能与大脑皮层的韦尼克区的多巴胺含量上升有关
C.图中$${{x}}$$曲线可表示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一定时间后被运进肌肉细胞膜内
D.若毒品可卡因导致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则可用图中$${{y}}$$曲线表示这一过程
8、['各内分泌腺及其产生激素的作用与化学本质',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9、['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正确的是()
C
A.神经细胞在兴奋状态时,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N}{a}^{+}}$$有关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D.刺激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10、['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和特点', '反射与反射弧']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mathrm{A} \gets\mathrm{B} \to\mathrm{C}$$
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
D.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1. 选项分析:
A. 错误。感受器是视网膜而非眼球整体,且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后天习得)
B. 正确。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同时涉及低级中枢
C. 正确。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反射(有效应器反应),引起味觉是感觉(无效应器反应)
D. 正确。突触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A
2. 选项分析:
A. 正确。a点刺激时,电流先后通过两个电极,产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正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都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C. 错误。电表②连接两个神经元,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 错误。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a点刺激可向两侧传导)
答案:C
3. 选项分析:
A. 正确。神经递质释放通过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
B. 正确。多巴胺是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去极化(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C. 错误。症状是多巴胺减少导致兴奋传递减弱的结果,不是持续发挥作用
D. 正确。补充多巴胺或增强受体敏感性可改善神经传递
答案:C
4. 选项分析:
A. 正确。a为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
B. 错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不是主动运输
C. 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是物理过程,不消耗能量
D. 错误。信号传导方向是a→b(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答案:B
5. 选项分析:
A. 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突触处单向传递)
B. 错误。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C. 正确。Na+内流导致去极化,膜外电位变负
D. 错误。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C
6. 选项分析:
A. 错误。③是脊髓,损伤会影响低级反射功能
B. 正确。⑤→④→③→②→①是完整的反射弧路径
C. 错误。②是传出神经,受损时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反射
D. 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答案:C
7. 选项分析:
A. 错误。需要多个递质分子结合才能达到阈值产生兴奋
B. 正确。韦尼克区与语言理解相关,多巴胺增多可能增强该功能
C. 错误。多巴胺被突触前膜回收,不是进入肌肉细胞
D. 正确。可卡因抑制回收,使多巴胺滞留突触间隙(y曲线)
答案:C
8. 选项分析:
A. 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不是A(下丘脑)直接分泌
B. 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C. 正确。E(神经元)末梢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
D. 错误。递质可能引起兴奋或抑制
答案:C
9. 选项分析:
A. 错误。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B. 错误。静息电位主要与K+外流有关
C. 正确。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D. 错误。在完整反射弧中,兴奋单向传导
答案:C
10. 选项分析:
A. 正确。B点刺激可向两侧传导(A←B→C)
B. 错误。C处(突触)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化
C. 正确。缺乏受体则无法完成信号传递
D. 错误。D点刺激可使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