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稳态与调节体液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液调节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湖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6.0%

2025-08-30
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液调节知识点回顾进阶单选题自测题解析-湖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36.0%
1、['血糖平衡的调节',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用甲基绿染液能将口腔上皮细胞$${{D}{N}{A}}$$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专一性

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不能形成新的细胞壁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正确率40.0%葡萄糖转运蛋白$$\mathrm{G L U T 4}$$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等细胞的细胞膜上。研究发现,胰岛素能提高$$\mathrm{G L U T 4}$$基因的转录水平。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细胞膜上的$$\mathrm{G L U T 4}$$可以作为受体直接与胰岛素结合

B.$$\mathrm{G L U T 4}$$基因表达量的提高有利于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C.$$\mathrm{G L U T 4}$$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布等过程与生物膜系统有关

D.$$\mathrm{G L U T 4}$$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等细胞的细胞膜上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3、['血糖平衡的调节', '免疫学的应用']

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也参与了$${{G}{P}{{7}{3}}}$$的合成

B.正常机体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大量转化为葡萄糖

C.编码$${{G}{P}{{7}{3}}}$$的基因失活,肝细胞中$${{c}{A}{M}{P}}$$含量减少,可能导致血糖较低

D.制备抗$${{G}{P}{{7}{3}}}$$单克隆抗体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4、['血糖平衡的调节']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糖尿病有两种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后者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胰岛素的受体敏感性降低引起的。现有一糖尿病患者,欲诊断出其患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正确的方法是(

C

A.给患者口服胰岛素制剂,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变化情况

B.先给患者口服葡萄糖溶液并测量血糖浓度,再口服胰岛素制剂,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

C.先给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并测量血糖浓度,再注射胰岛素制剂,一段时间后测量其血糖浓度

D.先检测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然后口服葡萄糖溶液并再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5、['血糖平衡的调节',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正确率60.0%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

A.碱制剂可选用$$\mathrm{N a H C O_{3}}$$

B.丙酮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血糖平衡的调节', '各内分泌腺及其产生激素的作用与化学本质', '激素调节的特点']

正确率40.0%一种捕食鱼类的芋螺向水中释放芋螺毒液,减慢猎物的运动速度并将其捕获。芋螺毒液中除了神经毒素外,还发现大量特化型胰岛素,其结构类似鱼胰岛素。据此分析的是(

C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芋螺毒液的加工和释放

B.低血糖可能导致鱼类运动能力降低而被捕食

C.鱼类的神经系统功能可被特化型胰岛素阻断

D.芋螺神经毒素与鱼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功能

7、['血糖平衡的调节', '水盐平衡']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B.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神经调节无关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8、['血糖平衡的调节']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非svg图片

B

A.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B.进食且运动后,血糖浓度更低,说明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C.进食但不运动后,血糖浓度较低,说明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D.细胞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9、['血糖平衡的调节', '体温的调节', '体液免疫', '内环境成分']

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B.甲亢患者体温偏高,其体内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C.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呼吸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

D.进食半小时后经肝脏流出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

10、['血糖平衡的调节']

正确率40.0%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降糖方法为注射胰岛素,但该方法存在局部疼痛、易感染、易过敏等缺点。某研究所研制出了一种吸入型胰岛素,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吸入型胰岛素通过呼吸道将药物送入体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胰岛素可与肝脏、肌肉等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吸收

B.吸入型胰岛素可避免消化酶的水解

C.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在饭后有下降的趋势与尿糖有关

D.下丘脑通过调节垂体的活动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1.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甲基绿染液对DNA的染色需要破坏细胞膜,不能体现选择透过性;B项错误,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都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无法研究酶的专一性;C项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是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D项正确,"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确实采用模型方法,先构建动态物理模型,再构建概念模型。

2.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GLUT4是葡萄糖转运蛋白,不是胰岛素受体;B项正确,GLUT4表达量提高有利于葡萄糖摄取;C项正确,GLUT4的合成加工涉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结构;D项正确,GLUT4的组织特异性分布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3.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错误,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但不会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大量"转化为葡萄糖,这不符合生理调节的精确性;A项正确,GP73可能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C项正确,cAMP减少可能导致糖原分解减少,血糖降低;D项正确,抗GP73单克隆抗体可能用于治疗开发。

4.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正确,通过注射葡萄糖测基础血糖,再注射胰岛素观察血糖变化:若血糖下降明显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若下降不明显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A项错误,胰岛素不能口服;B项错误,口服葡萄糖后再口服胰岛素无效;D项错误,尿糖检测不能区分糖尿病类型。

5.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错误,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只能分解为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线粒体中产生);A项正确,NaHCO₃可作为碱制剂;C项正确,胰岛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D项正确,乳酸中毒说明稳态调节能力有限。

6.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不合理,神经毒素通常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或离子通道,而不是直接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A项合理,毒液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项合理,特化型胰岛素导致低血糖,使鱼类运动能力降低;C项合理,胰岛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7.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渴觉感受器在下丘脑,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项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受神经调节;D项错误,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导致血糖升高。

8.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根据图表数据,空腹血糖偏高,餐后血糖异常升高,符合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特征;B项错误,运动后血糖更低是正常调节;C项错误,进食后血糖较低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多;D项错误,图表未显示葡萄糖转化障碍。

9.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正确,进食后血糖升高,流经肝脏时部分葡萄糖合成糖原,使血糖浓度降低;A项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项错误,甲亢患者产热散热都增加,但维持平衡;C项错误,呼吸酶是胞内酶,不在内环境中。

10.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错误,下丘脑通过自主神经直接调节胰岛分泌,不经过垂体;A项正确,胰岛素与肝脏、肌肉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葡萄糖利用;B项正确,吸入给药避免消化道酶解;C项正确,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下降与尿糖排出有关。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