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动物细胞则不能
B.给黑暗中的植物浇灌$$\mathrm{H_{2}}^{1 8} \mathrm{O}$$,空气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是氧气
C.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利于越冬
D.人由$${{3}{0}}$$$${^{∘}{C}}$$的环境走进$${{1}{0}}$$$${^{∘}{C}}$$的环境后,排尿量会增加
3、['血糖平衡的调节', '体温的调节',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正确率40.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加马拉松运动。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机体会发生一些重要变化。运动员在进行马拉松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
B
A.肝脏、肌肉产热量增加,体温快速上升超过正常水平
B.汗液的分泌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血糖浓度明显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
D.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增加,血浆$${{p}{H}}$$明显降低
5、['体温的调节']正确率40.0%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体温恒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6、['体温的调节']正确率40.0%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
C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B.皮肤血管收缩
C.汗腺分泌增强
D.汗腺分泌减少
7、['体温的调节']正确率40.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C}}$$降至$${{5}^{∘}{C}}$$,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B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9、['血糖平衡的调节', '水盐平衡', '体温的调节']正确率40.0%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人在冬泳过程中 ( )
C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
10、['血糖平衡的调节', '体温的调节']正确率40.0%某学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B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
C.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D.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1. 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动物细胞也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如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B错误,$$H_2^{18}O$$参与光解产生$$O_2$$,但放射性最先出现在水蒸气而非氧气;C错误,越冬植物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降低代谢速率以适应低温);D正确,低温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 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体温通过调节维持稳定,不会持续上升;B正确,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错误,运动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保持稳定;D错误,乳酸增加但血浆$$pH$$通过缓冲体系维持相对稳定。
5. 正确答案:A
解析:A错误,皮肤散热是主要途径(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呼气散热占比小;B正确,安静时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骨骼肌产热为主;C正确,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热量;D正确,体温调节涉及下丘脑(神经)和甲状腺激素等(体液)。
6. 正确答案:C
解析:高温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皮肤血管舒张(A、B错误)、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强(C正确,D错误)。
7. 正确答案:B
解析:环境温度降低时:①呼吸强度增加(产热增加);②尿量增加(寒冷时抗利尿激素减少);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产热);④酶活性不变(恒温动物酶最适温度稳定)。
9. 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体温稳定时产热量=散热量;B错误,寒冷刺激主要通过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调节;C正确,冷刺激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尿量增多;D错误,冷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10. 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空腹时体温调节维持稳定,不会迅速上升;B正确,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水重吸收;C错误,空腹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D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