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某二倍体植物花的颜色与显性基因$${{A}}$$的数量相关,含有$${{3}}$$、$${{2}}$$、$${{1}}$$、$${{0}}$$个$${{A}}$$基因的植株的花色分别为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白色。该植物种群有$${{6}}$$号染色体缺失$${{1}}$$条的单体植株和增添$${{1}}$$条的三体植株,单体植株不含$${{6}}$$号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用浅红色的单体植株做父本,红色三体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_{1}}$$的表现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上述单体植株的成因可能是其父本减数分裂异常
B.三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染色体组的数目增加
C.若$${{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则$${{F}_{1}}$$不会出现白色花植株
D.若$${{A}}$$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则$${{F}_{1}}$$会出现深红色花植株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组']正确率40.0%植物甲($${{2}{n}{=}{{2}{0}}}$$)与植物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组织经离体培养形成大量的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丙含有$${{2}}$$个染色体组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分裂后期,幼苗丁的细胞中都存在$${{7}{2}}$$条染色体
D.丙到丁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丁是单倍体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
B.②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
D.②为基因突变,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正确率40.0%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出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致病基因
B.利用染色体变异,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C.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同,染色体变异也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一对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夫妇,生育了一个$${{X}^{B}{{X}^{b}}{Y}}$$的儿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5、['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基因重组的意义']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人工诱变育种的过程和结果说明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以形成新物种
B.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性状,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界中的单倍体生物都是高度不育的
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某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此现象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造成的
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可使某条染色体上出现该染色体上不曾有过的基因
C.用$${{γ}}$$射线处理生物使其染色体上一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和易位一般不改变基因种类和数目,对生物的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组']正确率80.0%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
B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多倍体
8、['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分离定律的概念',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正确率60.0%下列遗传现象可以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的是()
C
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菌
B.正常双亲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
C.同一个豆荚中的豌豆既有圆粒也有皱粒
D.患线粒体遗传病的母亲生出的孩子均患此病
9、['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基因组成为$${{X}^{b}{{X}^{b}}{Y}}$$的色盲患者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对其致病基因来源的分析,可能性较大的是()
B
A.致病基因都来自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
B.致病基因都来自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
C.致病基因都来自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
D.致病基因都来自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
10、['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重组的概念',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正确率40.0%
下列人类遗传病的致病原理 错误 的是 ( )
| 遗传病 | 病因 |
① | 镰刀型贫血病 | 基因重组 |
② | 21 三体综合征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③ | 猫叫综合征 | 染色体结构变异 |
④ | 白化病 | 基因突变 |
A
A.①
B.②
C.③
D.④
1. 选项分析:
A. 单体植株成因:由于不含6号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父本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缺失,但题干未明确说明,无法确定。
B. 三体植株染色体组数目:三体植株染色体数为$$2n+1$$,但染色体组数目仍为2个(二倍体),未增加。
C. 若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父本(浅红色单体,基因型为A_)花粉败育,只能产生含A基因的花粉;母本(红色三体,基因型为AA_)可能产生含0-2个A基因的卵细胞。F1最小A基因数为1(父本A+母本0),不会出现白色花(0个A)。
D. 若A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则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A基因传递。父本(浅红色,基因型Aa)产生A或a花粉;母本(红色,基因型AA)产生A卵细胞。F1基因型为AA或Aa,表现为红色或浅红色,无深红色(需3个A)。
正确答案:C
2. 选项分析:
A. 丙为杂交幼胚离体培养所得,染色体数为$$n_1+n_2=10+8=18$$,含1个染色体组(异源二倍体)。
B.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而非着丝点分裂。
C. 丁为秋水仙素处理顶芽所得,染色体加倍为$$2\times18=36$$,但顶芽处理可能部分细胞未加倍,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可能为36或18。
D. 丙为单倍体,丁为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二倍体(可育)。
正确答案:D(丁是二倍体,非单倍体;A、B、C均错误)
3. 题目缺失(svg异常),无法解析。
4. 选项分析:
A. 21三体综合征多出第21号染色体,但该染色体上无特定致病基因,是数目异常导致。
B. 正确,染色体变异可用于育种(如多倍体育种)。
C. 染色体变异提供进化原材料,但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D. XBXb和XbY夫妇生育XBXbY儿子,最可能原因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开。
正确答案:B
5. 选项分析:
A. 人工诱变育种未经过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需生殖隔离)。
B. 基因中插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点突变),非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产生新基因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 自然界单倍体生物(如雄蜂)可育,并非都不育。
正确答案:C
6. 选项分析:
A. 高茎豌豆子代出现矮茎是性状分离,由等位基因分离造成,非基因重组。
B. 正确,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染色体变异(如易位)可使染色体出现新基因。
C. 染色体上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非基因突变。
D. 倒位和易位改变基因排列顺序,可能影响基因表达,对性状有影响。
正确答案:B
7. 定义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
正确答案:B
8. 选项分析:
A. R型转化为S型是细菌转化,非孟德尔遗传。
B.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孟德尔遗传。
C. 同一豆荚中豌豆圆粒与皱粒是性状分离,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D. 线粒体遗传病为母系遗传,非孟德尔遗传。
正确答案:C
9. 基因型XbXbY色盲患者,父色盲(XbY),母正常(可能为XBXb或XBXB)。若致病基因均来自母亲,则母亲为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开产生XbXb卵细胞,与父本Y精子结合形成XbXbY。
正确答案:B
10. 表格分析:
①镰刀型贫血病病因是基因突变(血红蛋白基因碱基替换),非基因重组。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正确。
③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正确。
④白化病是基因突变,正确。
错误病因:①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