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

物种的概念-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月考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陕西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0.0%

2025-09-08
物种的概念-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月考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陕西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50.0%
1、['物种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

正确率40.0%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中的基因是相同的

2、['物种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 '基因库',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60.0%在麦维尔角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壁虎(乙),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麦维尔角地区所有壁虎一定能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B.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

C.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两种壁虎形态的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

3、['可遗传变异', '物种的概念',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40.0%下列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上出现了差异,能够体现发生了自然选择;
③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④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⑤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⑥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③④⑥

D.①③⑥

5、['物种的概念']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物种及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狮和虎交配获得的狮虎兽属于二倍体,说明狮和虎属于同一个物种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进行基因交流

6、['物种的概念',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60.0%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驯化,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没有人工驯化,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

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

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

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物种的概念', '变异与育种']

正确率40.0%科研人员通过人工授粉实现白菜($${{2}{n}{=}{{2}{0}}}$$)和紫甘蓝($$2 \mathrm{n} \!=\! 1 8 )$$的种间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得到幼苗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甲的顶芽获得幼苗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本育种方法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白菜和紫甘蓝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C.幼苗甲细胞中含有$${{1}{9}}$$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D.幼苗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种类都相同

8、['物种的概念']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B.生殖隔离就是指不同物种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C.二倍体西瓜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D.驴是一个新物种

9、['物种的概念', '染色体组',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40.0%油菜物种甲$$( \mathrm{\bf{2 n}} \!=2 0 )$$与乙$$( \mathrm{\bf{2 n}=1 6} )$$通过人工授粉杂交,将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幼苗丙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B.通常幼苗丁以及它们的后代戊都应该是纯合子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10、['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物种的概念',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60.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

C.马和驴杂交能产生骡子出现了新物种

D.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1、正确答案:A

解析:种群是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是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群体。A正确,同一种群和同一物种的个体都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C错误,种群和物种的基因频率都可能变化。D错误,种群基因库是物种基因库的一部分。

2、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麦维尔角地区的壁虎若属于不同物种,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能够杂交不一定产生可育后代,不能确定是否为同一物种。C正确,不同壁虎物种的基因库有部分相同基因(保守基因)和部分不同基因。D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正确答案:B

解析:①错误,只有可遗传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②正确,自然选择表现为不同性状个体的存活率差异;③正确,种间关系影响进化方向和速度;④错误,新物种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多倍体)形成;⑤错误,不必须经过基因重组;⑥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物种间而非种群内。因此②③正确。

5、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频率通常发生变化。B错误,多倍体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C错误,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是不同物种。D错误,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6、正确答案:D

解析:A错误,穗大基因可能原本存在但频率低。B错误,小米和狗尾巴草仍属同一物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而非基因型。D正确,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7、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该育种方法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白菜(2n=20)和紫甘蓝(2n=18)杂交不育,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幼苗甲染色体数为(20+18)/2=19,但为异源二倍体而非单倍体。D错误,幼苗乙染色体数目相同但种类不同(来自两个物种)。

8、正确答案:C

解析:A错误,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不是新物种。B错误,生殖隔离包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正确,四倍体西瓜可育且与二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是新物种。D错误,驴是一个物种而非新物种(相对其祖先)。

9、正确答案:A

解析:A正确,丙的染色体数为(20+16)/2=18,且为杂交后代,属于单倍体。B错误,丁是异源四倍体,但自交后代戊可能出现杂合子。C错误,染色体变异不是进化方向的决定因素(自然选择才是)。D错误,新物种形成不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多倍体形成即为例外)。

10、正确答案:B

解析:A错误,有害突变也可能成为进化原材料(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利)。B正确,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C错误,骡子不育,不是新物种。D错误,共同进化也通过种间互助等方式实现。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