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生物的进化知识点考前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湖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2025-09-19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生物的进化知识点考前进阶选择题自测题答案-湖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8.0%
1、['蛋白质结构及其多样性',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正确率40.0%基于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D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其功能

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C.稳态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细胞和群体水平也可以表现出稳态

D.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2、['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正确率60.0%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了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A.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殖

C.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D.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

3、['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正确率40.0%岩松鼠取食并分散贮藏白栎的种子,且种子越大被贮藏的概率越高。白栎种子成熟后可快速萌发,但岩松鼠可将种子的胚芽切除,利于长期保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大种子具有更高营养价值更易吸引动物贮藏

B.种子快速萌发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种适应性策略

C.切除胚芽行为有利于白栎种子的扩散和更新

D.岩松鼠与白栎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共同进化

4、['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正确率60.0%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A.适应的普遍性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适应的相对性   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C.适应的多样性   变异是不定向的

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   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5、['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

6、['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拉马克的观点',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进化论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D.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7、['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正确率60.0%表观遗传是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而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各个环节导致细胞与个体表型改变的现象。下列不可以用表观遗传进行解释的是

D

A.环境压力使雄性小鼠产生攻击性行为,其后代具有相同行为

B.某高山动物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C.我国古代记载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D.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

8、['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40.0%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B.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C.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D.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9、['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正确率40.0%对洞穴生活的高度适应、眼睛退化直至消失的洞穴鱼类,被称作“盲鱼”。研究人员在长江三峡库区深水下发现一个珍稀洞穴盲鱼新种:三峡金线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三峡金线鲃眼睛退化直至消失与黑暗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B.不同地域洞穴鱼类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呈现出表型相似

C.该物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丰富了长江的鱼类多样性

D.鲃鱼种群在极端黑暗的环境相对稳定时,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10、['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正确率60.0%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它们却能避免被海风吹到海里淹死。这说明(

C

A.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B.突变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这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1. 不合理的是D。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对不定向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的。

2. 错误的是A。

解析:三叶草适应新环境不是主动"逐渐适应"的过程,而是通过自然选择,耐寒个体被保留、不耐寒个体被淘汰的结果。

3. 错误的是C。

解析:岩松鼠切除胚芽是为了防止种子萌发,便于自己长期保存食物,这不利于白栎种子的扩散和更新,反而阻碍了种子的繁殖。

4. 说明了适应的相对性,根本原因是B。

解析:刺猬的防御适应在特定情况下失效,说明适应是相对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不断变化,原有的适应性特征可能不再有效。

5. 不正确的是A。

解析:进化不仅由突变引起,还包括基因重组等其他机制;变异个体不一定总是适应环境,只有有利变异才被自然选择保留。

6. 错误的是B。

解析: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如果是由环境引起的表型变化而非遗传物质改变,则不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7. 不可以用表观遗传解释的是D。

解析:高茎豌豆自交产生高茎和矮茎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表现,由基因分离定律决定,涉及基因序列的遗传,不属于表观遗传。

8. 不正确的是C。

解析:西番莲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纯蛱蝶觅食刺激直接引起的。自然选择是对已有变异的筛选,而不是定向诱导变异。

9. 错误的是D。

解析:即使环境相对稳定,基因频率仍可能因遗传漂变、突变等因素而改变,不可能绝对不变。

10. 说明C。

解析: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在海岛大风环境中,残翅和无翅突变反而成为有利性状,体现了突变利害的相对性。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