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月考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吉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2025-09-01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月考进阶单选题自测题答案-吉林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6.0%
1、['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60.0%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如一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1}{\%}{,}}$$如果这个种群有$${{1}{0}{0}}$$万个个体,含$${{a}}$$的个体数就有上万个。如果这个种群只有$${{5}{0}}$$个个体,就只有$${{1}}$$个个体含有$${{a}}$$。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这个个体的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则会使该基因在这个种群中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一般来说,种群越小,遗传漂变的效应就越显著

B.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具有随机性

C.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D.遗传漂变也会使种群发生进化

2、['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正确率40.0%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环境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C

A.$${{7}{5}{\%}}$$

B.$${{5}{0}{\%}}$$

C.$${{4}{2}{\%}}$$

D.$${{2}{1}{\%}}$$

3、['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基因突变的结果及特点']

正确率40.0%一种家鼠的毛色为黑色,在一个黑色鼠群中偶尔发现了一只黄色雌家鼠。后来这个鼠群繁殖的家鼠后代中出现了多只黄色雌鼠和雄鼠。让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其后代分离比总是接近$${{2}}$$黄色:$${{1}}$$黑色。下列推理结论正确的是(

B

A.最初出现的黄色雌鼠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B.该鼠群中的黄色家鼠均为杂合体

C.控制黄色与黑色的基因之间的差别在于碱基对的数目不同

D.一对黄色家鼠繁殖形成一个新的种群,理论上黄色与黑色基因的频率相等

4、['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正确率40.0%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黑色($${{A}}$$)对浅色($${{a}}$$)为显性,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4}{0}{\%}}$$。环境变化后,桦尺蠖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C

A.$${{3}{7}}$$.$${{4}{\%}}$$

B.$${{4}{0}{\%}}$$

C.$${{4}{2}}$$.$${{8}{\%}}$$

D.$${{4}{4}{\%}}$$

5、['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正确率40.0%一个稳定的种群中,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为$${{A}}$$、$${{a}}$$,该种群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占$${{3}{6}{\%}}$$,则(

A

A.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4}{0}{\%}}$$

6、['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正确率60.0%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4}{9}}$$个、$${{4}{2}}$$个和$${{9}}$$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B

A.$$4 9 \%, ~ 5 1 \%$$

B.$$7 0 \%, \; 3 0 \%$$

C.$$9 1 7_{0}, \ 9 7_{0}$$

D.$$5 8 \%, ~ 4 2 \%$$

8、['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正确率40.0%某自由交配的昆虫种群存在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3}}$$种体色,分别为深色($${{A}{A}}$$)、中间色($${{A}{a}}$$),浅色($${{a}{a}}$$),它们在幼年期被天敌捕食的概率分别为$$4 0 \%, ~ 4 0 \%, ~ 8 0 \%$$。若第一代种群中只有中间色个体,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对该种群分析正确的是(

B

A.第二代种群刚孵化的个体中深色个体的比例为$$\frac{1} {3}$$

B.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浅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frac{1} {1 0}$$

C.第二代种群成年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4}{0}{\%}}$$

D.若干年后,该种昆虫一定会进化为新物种

9、['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正确率40.0%某动物种群中存在着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致病基因为$${{A}}$$,对个体的生存、生殖能力没有影响,乙病致病基因为$${{b}}$$,患病个体的生存、生殖能力明显下降。该种群由于某种原因被分隔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种群(大、小种群数量分别为$${{2}{0}{0}{0}}$$、$${{4}{0}}$$),每个种群鄙能随机交配,但种群间不发生生殖上的交流。那么,第$${{1}{1}}$$代时(

D

A.大种群中$${{B}}$$基因频率与初始时保持相同

B.小种群中$${{a}}$$基因频率不可能比初始时高

C.大小两个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

D.小种群可能由于遗传多样性下降灭绝

10、['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正确率40.0%甲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对某地人群进行调查后发现男性中甲病的发病率为$${{P}}$$,女性甲病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所生男孩均患甲病而所生女孩均正常(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女性甲病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均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B.人群男性中甲病发病率高于女性中甲病发病率

C.理论上男性中甲病致病基因频率为$${{P}}$$,女性中甲病发病率为$${{P}^{2}}$$

D.女性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男孩、女孩患病概率相同

1. 题目分析:遗传漂变是随机因素导致的小群体基因频率波动现象。

A正确:种群越小,个体数量少,随机事件对基因频率影响越大

B正确:遗传漂变具有随机性,不受自然选择影响

C错误:遗传漂变是随机因素引起,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正确:基因频率改变就是进化

答案:C

2. 两个种群合并后计算Aa基因型频率:

设初始种群大小均为N,则合并后:

A基因频率 = $$\frac{{0.8N + 0.6N}}{{2N}} = 0.7$$

a基因频率 = $$\frac{{0.2N + 0.4N}}{{2N}} = 0.3$$

随机交配后Aa频率 = $$2 \times 0.7 \times 0.3 = 0.42 = 42\%$$

答案:C

3. 黄色鼠交配后代2黄:1黑,说明:

A错误:染色体缺失通常致死,不符合2:1比例

B正确:黄色鼠均为杂合体,纯合黄色可能致死

C错误:无法确定是碱基对数目差异

D错误:黄色基因频率为2/3,黑色为1/3

答案:B

4. 设初始各基因型数量:AA = 0.16N,Aa = 0.48N,aa = 0.36N

一年后:AA = 1.1×0.16N,Aa = 1.1×0.48N,aa = 0.9×0.36N

总个体数 = 1.1×0.64N + 0.9×0.36N = 0.704N + 0.324N = 1.028N

A基因数 = 2×1.1×0.16N + 1.1×0.48N = 0.352N + 0.528N = 0.88N

A频率 = $$\frac{{0.88N}}{{2 \times 1.028N}} = \frac{{0.88}}{{2.056}} ≈ 0.428 = 42.8\%$$

答案:C

5. 显性性状占36%,则隐性aa占64%

A正确:a频率 = $$\sqrt{{0.64}} = 0.8$$,A频率 = 0.2

随机交配后Aa频率 = $$2 \times 0.2 \times 0.8 = 0.32$$

B错误:隐性基因频率更大

C错误:基因频率变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D错误:若A=0.4,则显性性状占1-0.6²=64%

答案:A

6. 总基因数 = 200

A基因数 = 49×2 + 42 = 140

a基因数 = 9×2 + 42 = 60

A频率 = $$\frac{{140}}{{200}} = 0.7 = 70\%$$

a频率 = $$\frac{{60}}{{200}} = 0.3 = 30\%$$

答案:B

8. 第一代只有Aa个体,捕食概率40%

第二代孵化时:AA:Aa:aa = 1:2:1

成年后:AA存活60%,Aa存活60%,aa存活20%

AA比例 = $$\frac{{0.6 \times 0.25}}{{0.6 \times 0.25 + 0.6 \times 0.5 + 0.2 \times 0.25}} = \frac{{0.15}}{{0.15 + 0.3 + 0.05}} = \frac{{0.15}}{{0.5}} = 0.3$$

A错误:深色比例应为30%

B正确:浅色比例 = $$\frac{{0.05}}{{0.5}} = 0.1 = \frac{{1}}{{10}}$$

C错误:A基因频率需计算

D错误: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答案:B

9. 甲病无选择压力,乙病有负选择

A正确:大种群中B基因频率基本稳定

B错误:小种群中a频率可能因随机漂变升高

C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D正确:小种群易因遗传多样性下降灭绝

答案:B

10. 男性发病率P,女性患者所生男孩均患病、女孩均正常

说明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

A正确:女性患者父母至少一方患病

B正确:X连锁显性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C正确:男性致病基因频率为P,女性发病率为P²

D错误: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男孩50%患病,女孩50%患病

答案:D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