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C.$$3 2 \mathrm{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含有$$3 2 \mathrm{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能产生不含$$3 2 \mathrm{P}$$的子代噬菌体
D.$$3 5 \, \mathrm{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不含有$$3 5 \, \mathrm{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但可产生含$$3 5 \, \mathrm{S}$$的子代噬菌体
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60.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有毒性的是 ( )
A
A.$${{S}}$$型肺炎双球菌
B.$${{R}}$$型肺炎双球菌
C.$${{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D.$${{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3、['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60.0%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S}}$$型细菌的()
A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40.0%下列哪项实验不能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A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NA分子的结构',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60.0%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格里菲斯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之中
6、['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40.0%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仍能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
C
A.$${{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
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
C.$${{S}}$$型细菌的$${{D}{N}{A}}$$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一些
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D}{N}{A}}$$的结构
7、['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60.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D
A.将$${{R}}$$型菌和$${{S}}$$型菌的$${{D}{N}{A}}$$用同位素进行标记
B.将活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培养
C.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
D.从$${{S}}$$型菌中抽提出各种物质并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40.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解决了遗传物质是何种物质的问题。下列关于这两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两个实验的实验手段和思路均不同
B.两个实验均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C.两个实验均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两个实验均没有解决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可能是其他物质的问题
9、['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40.0%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
D
A.$${{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S型细菌$${{D}{N}{A}}$$与$${{R}}$$型细菌$${{D}{N}{A}}$$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
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细菌菌落和$${{R}}$$型细菌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R}}$$型细菌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0、['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正确率80.0%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
C
A.蛋白质
B.多糖
C.$${{D}{N}{A}}$$
D.$${{R}{N}{A}}$$
1.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S$$型菌自身具有核糖体,不需利用宿主细胞;B项正确,$$DNA$$酶会降解$$S$$型菌的$$DNA$$,使其失去转化能力;C项错误,细菌体内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复制时会利用未标记的核苷酸,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D项错误,$$^{35}S$$标记的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不含$$^{35}S$$。
2. 正确答案:A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具有毒性,能引起小鼠死亡;$$R$$型无荚膜,无毒。
3. 正确答案:A
解析: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促成$$R$$型转化为$$S$$型的活性物质,其他成分(如$$RNA$$、蛋白质、多糖)均无此作用。
4. 正确答案:A
解析: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未直接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B、C、D三项均直接证明了核酸($$DNA$$或$$RNA$$)是遗传物质。
5.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格里菲斯实验仅发现"转化因子",未证明其是$$DNA$$;B项错误,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主要"需结合其他实验;C项错误,$$DNA$$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D项错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而非配对方式。
6. 正确答案:C
解析:加热杀死$$S$$型细菌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仍保持活性,说明$$DNA$$比蛋白质更稳定。
7. 正确答案:D
解析:艾弗里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从$$S$$型菌中分离各种物质($$DNA$$、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通过对照证明只有$$DNA$$能引起转化。
8.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肺炎双球菌实验采用化学分离法,噬菌体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实验未使用同位素标记;C项错误,两实验均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未证明是"主要";D项错误,两实验均排除了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
9.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转化是基因重组而非突变;B项错误,$$S$$型$$DNA$$与$$R$$型$$DNA$$混合后,仅$$S$$型$$DNA$$能引起转化;C项错误,$$DNA$$酶处理后会失去转化能力;D项正确,格里菲斯实验仅发现转化现象,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0. 正确答案:C
解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通过分离提纯和对照,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