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
①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
②以人、鼠细胞为实验材料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③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④以果蝇细胞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正确率40.0%关于下列几个重要科学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序号 | 科学探究 |
① |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
② |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
③ |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④ |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
B
A.①实验将一个特定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了起来
B.②和③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③实验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D.④的意义之一在于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4、['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 '假说演绎法']正确率60.0%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0}{0}}$$多年前,这$${{1}{0}{0}}$$多年中,由于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学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下列有关科学家在遗传学方面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
C
A.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首先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有关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B
A.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多次构建模型最终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C.赫尔希蔡斯实验除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6、['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 '萨顿的假说',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正确率80.0%科学家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得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艾弗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萨顿先后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和杂交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8、['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正确率60.0%某研究小组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选取材料时,用$${{3}}$$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
B.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每个脱氧核糖上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制作过程中,嘧啶与嘧啶配对,嘌呤与嘌呤配对
D.制作等长的$${{D}{N}{A}}$$双链模型时,嘌呤数越多所需的连接物越多
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的构建过程']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A.$${{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既能解释$$\mathrm{A}=\mathrm{T}, \, \, \mathrm{C}=\mathrm{G}$$的数量关系,又能解释$${{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原型是已有的物理模型--$${{D}{N}{A}}$$衍射图谱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而来的$${{S}}$$菌和原$${{S}}$$菌中的基因完全相同
1. 分析各项实验的核心技术:
① 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使用同位素标记技术($$^{15}N$$和$$^{14}N$$)
② 细胞膜流动性实验:使用荧光标记技术(人鼠细胞融合)
③ DNA双螺旋模型:物理模型构建技术
④ 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遗传杂交与染色体观察技术
相同技术组:①和③都涉及DNA分子结构研究,但具体技术不同;②和④都使用细胞融合/标记技术。正确答案为B.②④
3. 分析各科学探究:
A正确:摩尔根实验将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B错误:格里菲斯实验只证明转化因子存在,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正确:赫尔希-蔡斯实验用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D正确: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机制提供基础
错误叙述为B
4. 分析科学家成就:
A正确: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定律
B正确: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错误:格里菲斯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才证明
D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错误叙述为C
5. 分析实验表述:
A错误:格里菲斯未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发现结构
C正确:赫尔希-蔡斯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D错误:孟德尔未发现基因概念
合理表述为B和C,但单选题选最合理应为B
6. 分析方法对应:
A正确:孟德尔使用假说-演绎法
B错误:艾弗里未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C错误:构建的是物理模型非数学模型
D错误:萨顿未用杂交实验证明
正确答案为A
8. DNA模型制作分析:
A错误:需要4种碱基材料,共6种不同形状
B错误:脱氧核糖连接1个磷酸和1个碱基,但磷酸还连接另一个脱氧核糖
C错误:嘌呤与嘧啶配对
D正确:嘌呤与嘧啶配对,等长双链中嘌呤数越多,氢键连接物越多
正确答案为D
9. 遗传物质探索分析:
A错误:双螺旋模型不能直接解释半保留复制机制
B错误:两个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无主次之分
C错误:构建原型是化学数据和X射线衍射图谱,非物理模型
D错误:转化来的S菌含有R菌的基因
无完全正确选项,但相对最合理为C(虽表述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