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孟德尔选取豌豆中的紫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观察实验现象后,提出了五点假设,并通过测交实验得到了证实。下列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D
A.$${{F}_{2}}$$表型的比例为$${{3}}$$∶$${{1}}$$
B.$${{F}_{1}}$$测交后代表型比为$${{1}}$$∶$${{1}}$$
C.$${{F}_{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F}_{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60.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 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属于假说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D.”$${{F}_{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80.0%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要对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通常进行的操作流程是 ( )
C
A.套袋$${{—}}$$去雄$${{—}}$$授粉$${{—}}$$套袋
B.去雄$${{—}}$$套袋$${{—}}$$授粉$${{—}}$$挂标签
C.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挂标签
D.套袋$${{—}}$$去雄$${{—}}$$授粉$${{—}}$$套袋$${{—}}$$挂标签
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最主要的优势表现在()
$${①}$$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传粉
$${②}$$杂交过程容易操作
$${③}$$具有容易区分的性状
$${④}$$子代数目多
$${⑤}$$容易获得
B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5、['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80.0%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D
A.南宋李清照描写海棠的词句“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B.新疆棉花中的长绒棉与彩色棉
C.“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
D.兔的长毛和短毛
6、['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svg异常,非svg图片
D
A.$${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
B.$${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
C.$${②}$$的操作前后要对雌花套袋
D.图中高茎豌豆是父本,矮茎豌豆是母本
7、['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设计了测交实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验证()
A
A.当时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B.$${{F}{2}}$$的遗传因子组成
C.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D.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8、['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D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B.因为$${{F}_{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C.“$${{F}_{1}}$$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1}{:}{1}}$$”属于演绎内容
D.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9、['假说演绎法',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孟德尔杂交实验二没有应用“假说-演绎”法
B.为解释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中的性状分离比$${{3}{:}{1}}$$,孟德尔提出: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_{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D.孟德尔测交实验的64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部分
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性状相同,遗传因子不一定相同
1. 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F_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直接体现了等位基因的分离,是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比例。
2.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在豌豆花蕾期进行去雄,而不是开花时。开花时已完成自花授粉,无法进行人工杂交。
3. 答案:C
解析:豌豆人工杂交的正确流程是:去雄(防止自花授粉)→套袋(防止外来花粉)→授粉(人工杂交)→套袋(保护杂交结果)→挂标签(标记实验信息)。
4. 答案:B
解析:豌豆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势包括:①严格自花传粉且闭花传粉(保证纯种)、③具有容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④子代数目多(统计更准确)。
5.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定义。其他选项要么不是同一性状(如A的颜色与形态),要么不是同种生物(如C的性别差异),要么是品种差异而非性状差异(如B)。
6. 答案:D
解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供花粉的为父本,接受花粉的为母本。图中矮茎豌豆提供花粉,应为父本;高茎豌豆接受花粉,应为母本。选项D表述错误。
7. 答案:A
解析:测交实验的根本目的是验证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传递规律,即检验$$F_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从而证实分离定律。
8. 答案:D
解析: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而不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者是实现$$3:1$$比例的条件,但不是定律核心。
9. 答案:C
解析:孟德尔两个实验都应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_1$$自交实验基础上的正确表述。B选项中孟德尔当时用的是"遗传因子"而非"基因"的概念。
10. 答案:D
解析:性状相同但遗传因子(基因型)可能不同,如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表现相同但基因型不同。A选项缺少"杂种后代"的关键条件;B选项忽略了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区别;C选项中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