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某生物小组拟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下列改进方案可行的是()
C
A.因层析液有毒,改用无水乙醇作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层析液
B.为节约经费,进行“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实验前可不必进行预实验
C.用扑克牌的不同花色代表显隐性基因,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D.因雄蕊体积小不易操作,故选择雌蕊作为“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材料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正确率60.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有人在两个小桶中分别放了$${{1}{0}}$$个、$${{5}{0}}$$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每桶玻璃球用字母$${{D}}$$、$${{d}}$$各标记一半。下列对他这种做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C
A.每个小桶内两种球的比例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比例必须为$${{1}}$$∶$${{1}}$$
B.连续抓取了几次$${{D}{D}}$$组合,不应舍去,也要统计
C.两个小桶内的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D.玻璃球数量多的小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60.0%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需要准备$${{2}}$$个信封、$${{4}}$$种卡片
B.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有模拟亲代产生$${{F}_{1}}$$的过程
C.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需要准备$${{4}}$$个信封、$${{2}}$$种卡片
D.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有模拟$${{F}_{1}}$$产生配子的过程
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性状相同,遗传因子不一定相同
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该实检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
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
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
1、正确答案:C
解析:
A错误:层析液需要特定配方(如石油醚:丙酮:苯=20:2:1),无水乙醇无法有效分离色素
B错误:预实验可确定浓度范围,避免资源浪费,不可省略
C正确:扑克牌花色可代表等位基因,能有效模拟遗传分离规律
D错误:减数分裂观察应选择花药(含大量处于减数分裂的细胞),雌蕊不适合
2、正确答案:D
解析:
A正确:模拟等位基因分离时,各桶内D:d必须保持1:1比例
B正确:所有组合都应统计,包括连续出现的相同组合
C正确:两桶球数差异会导致抓取概率不等,引入系统误差
D错误:桶不代表性别器官,两桶都应模拟配子形成(等位基因分离)
3、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一对相对性状需2信封(父母本),但只需2种卡片(D和d)
B错误:模拟杂交实验直接模拟F1配子组合,不模拟F1产生过程
C错误:两对性状需4信封(父母本各一对基因),需4种卡片(如AB、Ab、aB、ab)
D正确:实验包含F1产生配子时的自由组合过程模拟
9、正确答案:D
解析:
A错误:性状分离特指杂合子自交出现显隐性分离的现象
B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
C错误: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不构成相对性状
D正确:相同性状可能由不同基因型控制(如显性纯合与杂合子)
10、正确答案:B
解析:
A错误:该实验模拟等位基因分离,而非自由组合(仅一对基因)
B正确:Bb组合概率=2×P(B)×P(b)=2×0.2×0.8=0.32,100次约32次即32%,但题干中红色豆子10颗(代表B基因),白色豆子40颗(代表b基因),故P(B)=10/50=0.2,P(b)=40/50=0.8。Bb组合概率=2×0.2×0.8=0.32,100次约32次。但选项写16%可能有误,按计算应为32%
C错误:若模拟男性群体(XY型),容器应只有一种基因(男性只含一个等位基因)
D错误:豆子数模拟等位基因频率,而非等位基因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