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学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规律

假说演绎法-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月考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浙江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2025-09-09
假说演绎法-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月考进阶选择题自测题解析-浙江省等高中生物,平均正确率42.00000000000001%
1、['萨顿的假说', '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假说演绎法',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用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出现质壁分离后,一定能自动复原

B.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宄过程均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

2、['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60.0%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他采用了严格的科学方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B.“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寻找规律

C.“分离定律的本质”——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3、['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萨顿的假说',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上的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A

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D.格里菲思是第一个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

4、['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40.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A.孟德尔所做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C.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若$${{F}_{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_{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较近$$1 \colon~ 2 \colon~ 1$$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_{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假说演绎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二者的研究方法均为“假说—演绎法”

B.二者的演绎推理过程均涉及$${{F}_{1}}$$的测交

C.二者的实验研究过程均用到了正、反交

D.二者所选材料均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6、['假说演绎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正确率40.0%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及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隐性性状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孟德尔验证假说的证据是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正确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必须能够预测未知的实验结果

D.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两亲本一定为纯合子

7、['萨顿的假说',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40.0%关于科学家方法与结论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科学家 方法 结论
A 孟德尔 假说演绎法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B 萨顿 类比推理法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D 艾弗里 同位素标记法 $${{D}{N}{A}}$$ 是遗传物质

C

A.A

B.B

C.C

D.D

8、['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40.0%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mathrm{F 1 ( D d )}$$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left( \mathrm{D} \, : \, \mathrm{d} \!=\! 1 \, : \, 1 \right)$$”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9、['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细胞的生长', '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40.0%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涉及多种科学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模拟法、假说演绎法和构建模型法等。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模拟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琼脂块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成反比

B.盂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

C.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D.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10、['促胰液素的发现',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假说演绎法']

正确率40.0%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孟德尔巧妙设计测交实验,对遗传因子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解释做了验证

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1.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硝酸钾溶液可能导致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但并非一定能自动复原,取决于浓度和处理时间;B项正确,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研究均采用假说-演绎法;C项错误,低温诱导实验应先低温处理再制作装片;D项错误,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非灰绿色。

2.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属于发现问题阶段;B项错误,"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阶段;C项错误,"分离定律本质"属于得出结论阶段;D项正确,"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分析问题后提出假说。

3.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假说;B项错误,萨顿使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未证明;C项错误,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但"基因由染色体携带"是萨顿的假说;D项错误,格里菲思证明转化因子,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孟德尔时代尚未提出染色体和基因概念;B项错误,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核遗传现象(如连锁互换);C项错误,演绎过程应为: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1;D项正确,问题提出基于杂交和自交实验。

5.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正确,两者均用假说-演绎法;B项正确,两者演绎推理均涉及测交实验;C项正确,两者实验均使用正反交;D项错误,摩尔根研究的果蝇眼色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6.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隐性性状在纯合时能表现;B项错误,验证假说的证据是测交实验;C项正确,科学假说需能解释已知现象并预测未知;D项错误,性状相同的杂合子杂交也可能产生性状分离。

7.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孟德尔未提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B项错误,萨顿未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C项正确,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项错误,艾弗里使用酶解法而非同位素标记法。

8.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错误,F2出现3:1是实验现象而非假说内容;B项正确,配子比例1:1属于演绎推理;C项正确,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项正确,测交实验用于验证假说。

9.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琼脂块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成反比,但速率不变;B项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验证演绎推理;C项错误,自然选择学说属于概念模型但题目表述不准确;D项错误,跳蝻调查应用样方法而非取样器取样法。

10.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孟德尔设计测交验证遗传规律;B项正确,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未证明是"主要"遗传物质;D项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
高中知识点
其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