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_{1}}$$全为黑颖,$${{F}_{1}}$$自交产生的$${{F}_{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对黄颖($${{Y}}$$)为显性,只要有$${{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F}_{2}}$$黑颖的基因型有$${{5}}$$种,$${{F}_{2}}$$黄颖中杂合子占$${{2}{/}{3}}$$
C.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B}{b}{y}{y}}$$×$${{b}{b}{Y}{y}}$$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D.$${{F}_{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在某些植物中,红色素是由无色前体在酶的催化下合成的,紫色素是红色素分子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加上一个$${{—}{{O}{H}}}$$形成的。某双亲均为紫色的植株杂交,所得$${{F}_{1}}$$中有$${{8}{1}}$$株紫色、$${{2}{7}}$$株红色、$${{3}{6}}$$株白色个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若白色与白色植物杂交,子代全是白色
B.若红色与红色植物杂交,子代全是红色
C.由于紫色素是在红色素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紫色植物是杂合体
D.若纯合红色与纯合紫色植物杂交,子代红色∶紫色$${{=}{1}{∶}{1}}$$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W}{w}{D}{d}}$$与$${{W}{w}{d}{d}}$$的后代中,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
C
A.$${{9}{/}{{1}{6}}}$$
B.$${{3}{/}{{1}{6}}}$$
C.$${{3}{/}{8}}$$
D.$${{1}{/}{8}}$$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60.0%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一株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豌豆自交后代中,性状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A.$${{3}{/}{{1}{6}}}$$
B.$${{1}{/}{4}}$$
C.$${{3}{/}{8}}$$
D.$${{5}{/}{8}}$$
7、['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F}_{2}}$$代中的表现型共有$${{8}}$$种
B.$${{F}_{2}}$$代中的基因型共有$${{2}{7}}$$种
C.$${{F}_{2}}$$代中红色两室高茎所占的比例为$${{9}{/}{{6}{4}}}$$
D.$${{F}_{1}}$$可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
8、['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玉米的甜味和糯性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小组将非甜糯性玉米与甜味非糯性玉米杂交,$${{F}_{1}}$$中出现非甜非糯性玉米和甜味非糯性玉米。将$${{F}_{1}}$$中的非甜非糯性玉米自交,$${{F}_{2}}$$中出现非甜非糯性、非甜糯性、甜味非糯性、甜味糯性四种性状。在正常遗传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F}_{1}}$$和$${{F}_{2}}$$中的非甜非糯性玉米基因型相同
B.$${{F}_{2}}$$中的任意一株非甜非糯性玉米都能产生$${{4}}$$种配子
C.在$${{F}_{2}}$$非甜非糯性玉米中,有$${{2}{/}{9}}$$的个体自交后只发生一对性状的分离
D.将$${{F}_{2}}$$中的非甜糯性和甜味非糯性玉米杂交,有1/9的子代表现为甜味糯性
2、解析:根据题意,$$F_2$$ 中黑颖:黄颖:白颖 = 12:3:1,符合两对基因互作的显性上位效应(12:3:1比例)。设基因为 $$B$$(黑颖显性)和 $$Y$$(黄颖显性),白颖为双隐性 $$bbyy$$。
A. 正确,比例表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B. 正确,$$F_2$$ 黑颖基因型包括 $$B_Y_$$ 和 $$B_yy$$ 共6种(实际为5种?需计算:$$BBYY$$, $$BBYy$$, $$BbYY$$, $$BbYy$$, $$BByy$$, $$Bbyy$$ — 但 $$BByy$$ 和 $$Bbyy$$ 为黑颖,共6种?但选项说5种,可能漏一种?实际上,黑颖基因型为:$$BBYY$$, $$BBYy$$, $$BbYY$$, $$BbYy$$, $$BByy$$, $$Bbyy$$ — 6种。但选项说5种,错误?注意:$$F_2$$ 黄颖为 $$bbY_$$,即 $$bbYY$$ 和 $$bbYy$$,杂合子占 $$2/3$$(因为 $$bbYY:bbYy = 1:2$$)。
C. 正确,黑颖 $$Bbyy$$ × 黄颖 $$bbYy$$ 时,后代白颖 $$bbyy$$ 概率最大,为 $$1/2 \times 1/4 = 1/8$$?计算:$$Bbyy$$ 产配子 $$By$$ 和 $$by$$ 各半,$$bbYy$$ 产配子 $$bY$$ 和 $$by$$ 各半,后代 $$bbyy$$ 概率为 $$1/2 \times 1/2 = 1/4$$。
D. 正确,$$F_1$$ 为 $$BbYy$$,测交 $$BbYy × bbyy$$,后代黑颖($$B_Y_$$ 或 $$B_yy$$):黄颖($$bbY_$$):白颖($$bbyy$$) = (1/2 + 1/4? 实际比例应为2:1:1。计算:配子组合:$$BbYy$$ 产 $$BY$$, $$By$$, $$bY$$, $$by$$ 各1/4,与 $$bbyy$$ 配子 $$by$$ 结合,后代基因型及比例:$$BbYy$$ (黑颖):$$Bbyy$$ (黑颖):$$bbYy$$ (黄颖):$$bbyy$$ (白颖) = 1:1:1:1,故黑颖:黄颖:白颖 = 2:1:1。
因此B错误,黑颖基因型有6种,非5种。
答案:B
3、解析:$$F_1$$ 比例 81紫:27红:36白 = 9:3:4,符合两对基因互作的隐性上位效应(9:3:4比例)。设基因为 $$A$$ 和 $$B$$,紫色为 $$A_B_$$,红色为 $$A_bb$$,白色为 $$aa__$$(即 $$aaB_$$ 或 $$aabb$$)。
A. 错误,白色(如 $$aaBB$$)与白色(如 $$aabb$$)杂交,子代可能为红色?例如 $$aaBB × aabb$$,子代全为 $$aaBb$$,白色。
B. 错误,红色($$AAbb$$)与红色($$Aabb$$)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白色?例如 $$Aabb × Aabb$$,子代 $$3A_bb$$ (红):1aabb (白)。
C. 错误,紫色植物可以是纯合体,如 $$AABB$$。
D. 正确,纯合红色($$AAbb$$)与纯合紫色($$AABB$$)杂交,子代全为 $$AABb$$,紫色?但选项说红色:紫色=1:1?错误?实际上应为全紫色。但若纯合红色 $$AAbb$$ 与纯合紫色 $$aaBB$$(但 $$aaBB$$ 为白色)不合理。正确组合应为纯合红色 $$AAbb$$ 与纯合紫色 $$AABB$$,子代全为 $$AABb$$(紫色)。故D错误。
重新审题:选项D说“纯合红色与纯合紫色杂交,子代红色:紫色=1:1”,这不可能,因为纯合红色为 $$AAbb$$,纯合紫色为 $$AABB$$,子代全为 $$AABb$$(紫色)。故D错误。
实际上,所有选项似乎均错误?但必须选一个正确。可能A正确:白色与白色杂交,子代全白色,因为白色基因型为 $$aa__$$,无论 $$aaBB$$, $$aaBb$$, $$aabb$$,杂交子代均含 $$aa$$,故全白。
答案:A
4、解析:$$WwDd × Wwdd$$,求白色球状($$W_dd$$)概率。
先考虑颜色:$$Ww × Ww$$,后代白色($$W_$$)概率为 $$3/4$$。
形状:$$Dd × dd$$,后代球状($$dd$$)概率为 $$1/2$$。
故白色球状概率为 $$3/4 × 1/2 = 3/8$$。
答案:C
5、解析:$$YyRr$$ 自交,求性状不同于亲本(黄圆)且能稳定遗传(纯合)的个体比例。
亲本为黄圆($$Y_R_$$),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绿圆($$yyR_$$)、黄皱($$Y_rr$$)、绿皱($$yyrr$$)。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为:绿圆($$yyRR$$)、黄皱($$YYrr$$)、绿皱($$yyrr$$)。
计算比例:$$yyRR$$ 概率 $$1/4 × 1/4 = 1/16$$,$$YYrr$$ 概率 $$1/4 × 1/4 = 1/16$$,$$yyrr$$ 概率 $$1/4 × 1/4 = 1/16$$,合计 $$3/16$$。
答案:A
7、解析:三对性状,独立遗传。纯合红色两室矮茎(假设基因型为 $$AABBcc$$)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aabbCC$$)杂交,$$F_1$$ 为 $$AaBbCc$$。
A. 正确,$$F_2$$ 表现型种类 $$2^3 = 8$$ 种。
B. 正确,$$F_2$$ 基因型种类 $$3^3 = 27$$ 种。
C. 错误,红色两室高茎($$A_B_C_$$)概率 = $$3/4 × 3/4 × 3/4 = 27/64$$,非 $$9/64$$。
D. 正确,$$F_1$$ $$AaBbCc$$ 产生配子种类 $$2^3 = 8$$ 种。
答案:C
8、解析:设甜味基因为 $$A$$(非甜显性?注意:$$F_1$$ 出现非甜非糯和甜味非糯,表明非甜对甜味显性,非糯对糯性显性。设非甜为 $$A$$,甜味为 $$a$$;非糯为 $$B$$,糯性为 $$b$$。
亲本:非甜糯性($$A_bb$$)与甜味非糯($$aaB_$$)杂交,$$F_1$$ 出现非甜非糯($$A_B_$$)和甜味非糯($$aaB_$$)。
将 $$F_1$$ 非甜非糯自交,$$F_2$$ 出现四种性状,表明 $$F_1$$ 非甜非糯为 $$AaBb$$。
A. 错误,$$F_1$$ 非甜非糯为 $$AaBb$$,$$F_2$$ 非甜非糯有多种基因型(如 $$AABB$$, $$AABb$$, $$AaBB$$, $$AaBb$$)。
B. 错误,$$F_2$$ 非甜非糯中纯合体(如 $$AABB$$)只产一种配子。
C. 正确,$$F_2$$ 非甜非糯中,基因型及比例:$$AABB$$ (1/9), $$AABb$$ (2/9), $$AaBB$$ (2/9), $$AaBb$$ (4/9)。其中 $$AABb$$ 和 $$AaBB$$ 自交后只发生一对性状分离(即糯性分离或甜味分离),比例 $$2/9 + 2/9 = 4/9$$?但选项说 $$2/9$$,可能错误?实际应为4/9。
D. 错误,$$F_2$$ 非甜糯性($$A_bb$$)和甜味非糯($$aaB_$$)杂交,子代甜味糯性($$aabb$$)概率:非甜糯性基因型为 $$1/3AAbb$$ 和 $$2/3Aabb$$,甜味非糯为 $$1/3aaBB$$ 和 $$2/3aaBb$$,杂交得 $$aabb$$ 概率 = $$(2/3 × 1/2) × (2/3 × 1/2) = (1/3) × (1/3) = 1/9$$?正确。
故D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