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如果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杂交$${,{{F}_{1}}}$$是粉红色的,有人认为这符合融合遗传理论,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结果。为探究上述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A.用纯种红牡丹与纯种白牡丹再杂交一次,观察后代的花色
B.让$${{F}_{1}}$$进行自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C.对$${{F}_{1}}$$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花色
D.让$${{F}_{1}}$$与纯种红牡丹杂交,观察后代的花色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80.0%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杂合子中一定含有等位基因
B.$${{D}}$$与$${{d}}$$、$${{Y}}$$与$${{y}}$$都属于等位基因
C.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D.等位基因控制相同性状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60.0%请结合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B.豌豆在杂交时,父本需要人工剪除雌蕊
C.去雄是指在父本的花成熟后将全部雄蕊去除
D.人工杂交过程中需要对父本和母本分别套袋
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60.0%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现有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不抗病的小麦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
C
A.$$\mathrm{T T}, \mathrm{T T}$$
B.$$\mathrm{T T, ~ T t}$$
C.$$\mathrm{T t}, ~ \mathrm{T t}$$
D.$$\mathrm{T t, \ T t}$$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下列关于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测交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部分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 5 \, \mathrm{S}$$和放射性同位素$$3 2 \, \bf 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D.艾弗里实验的思路是设法将各类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它们的作用
6、['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60.0%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
A.性状分离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B.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一定相同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7、['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80.0%下列描述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D.小麦的倒伏和抗倒伏
8、['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正确率40.0%下列关于遗传学材料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D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及闭花授粉的植物,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
B.果蝇繁殖速度快,子代数量大,容易饲养
C.玉米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雌雄同株异花,杂交时不需要去雄,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
D.孟德尔杂交实验的一般步骤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
9、['分离定律的概念',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40.0%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测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
10、['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率60.0%为了解释$${{F}_{1}}$$豌豆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说。下列不属于假说的是()
D
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1、选项A不正确。融合遗传理论认为杂交后代表现为中间性状且无法再分离,而不完全显性遗传中$$F_1$$自交会产生$$1:2:1$$的性状分离。重复纯种红白杂交只能再次得到粉红色$$F_1$$,无法区分两种理论。其他选项(B自交、C测交、D与纯种红杂交)都能通过后代分离情况验证遗传方式。
2、选项D不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与矮茎),而不是控制相同性状。选项A正确(杂合子含等位基因),B正确(D/d、Y/y是等位基因),C正确(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3、选项A正确。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这是其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关键特性。B错误(父本不需去雌蕊),C错误(去雄是在母本花未成熟时去除雄蕊),D错误(只需对母本套袋防止外来花粉)。
4、选项C正确。抗病(T)对不抗病(t)显性,两抗病亲本杂交产生不抗病后代(tt),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Tt)。Tt × Tt 后代有1/4概率为tt。其他选项:A(TT×TT)不产生tt,B(TT×Tt)不产生tt,D与C相同(排版重复)。
5、选项D正确。艾弗里实验通过分离提取DNA、蛋白质等物质单独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测交实验属于验证而非演绎),B错误(噬菌体需用细菌培养而非直接培养基培养),C错误(格里菲斯实验未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6、选项B正确。等位基因定义即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错误(细绒和长绒是不同性状),C错误(表现型还受环境影响),D错误(性状分离是表现型分离而非基因型分离)。
7、选项A正确。狗的长毛和卷毛是不同性状(毛长与毛形),不属于相对性状。相对性状需为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如B(茎高矮)、C(眼皮单双)、D(倒伏抗性)。
8、选项D错误。孟德尔杂交步骤应为:去雄 → 套袋 → 人工授粉 → 再套袋。其他选项均正确描述遗传学材料特性。
9、选项C不正确。测交后代可能出现纯合子(如Aa × aa → 50% Aa, 50% aa,其中aa为纯合子)。其他选项正确:A(基因型决定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D(性状分离源于等位基因分离)。
10、选项D不正确。减数分裂时基因分离是孟德尔定律的实质,属于结论而非假说内容。假说部分包括A(遗传因子控制性状)、B(遗传因子成对存在)、C(配子随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