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某雌雄同株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M}{{s}^{f}}}$$为可育基因且能将不育恢复为可育,三者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mathrm{M s^{f} > M s > m s}$$。植株甲为雄性不育,植株乙为雄性可育,甲和乙杂交$${,{{F}_{1}}}$$均为雄性可育$${,{{F}_{1}}}$$自交产生的$${{F}_{2}}$$中雄性不育占$${{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亲本植株甲基因型为$$\mathrm{M s m s}, ~ \mathrm{F_{2}}$$的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占$${{3}{/}{7}}$$
B.若使$${{F}_{1}}$$植株随机交配$${,{{F}_{2}}}$$纯合子中雄性不育占$${{1}{/}{3}}$$
C.在$${{F}_{1}}$$中取一株植物与甲杂交,后代雄性不育植株可能占$${{1}{/}{2}}$$
D.在$${{F}_{1}}$$中取一株植物与甲杂交,后代雄性不育植株可能占$${{1}{/}{4}}$$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正确率40.0%水稻为一年生植物,其花非常小,去雄非常困难。袁隆平发现一株雄性不育系(花粉不育)野生稻,从而解决了该问题。水稻花粉可育与否由核基因$${{A}{/}{a}}$$以及细胞质基因$${{N}{/}{S}}$$共同控制,只有$${{S}}$$基因与$${{a}}$$基因共存时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A}}$$与$${{a}}$$以及$${{N}}$$与$${{S}}$$基因之间分别互称为等位基因
B.利用$$\mathrm{S ( a a )}$$与$$\mathrm{N ( a a )}$$正反交,则正反交产生子代数量基本相同
C.基因$${{N}{/}{S}}$$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基因$${{A}{/}{a}}$$与$${{N}{/}{S}}$$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雄株$$\mathrm{S ( A a )}$$与雌株$$\mathrm{N ( A a )}$$杂交$${,{{F}_{1}}}$$中基因型为$$\mathrm{N ( A A )}$$的植株占$${{1}{/}{4}}$$
3、['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正确率40.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其长果穗和短果穗是一对由$${{A}}$$、$${{a}}$$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长果穗为显性性状,现有数量比为$${{A}{A}}$$∶$${{A}{a}}$$∶$${{a}{a}{=}{1}}$$∶$${{2}}$$∶$${{3}}$$的玉米植株,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则在杂合子长果穗植株上所结种子长成植株后,长果穗∶短果穗的比例为()
C
A.$${{8}}$$∶$${{1}}$$
B.$${{5}}$$∶$${{1}}$$
C.$${{2}}$$∶$${{1}}$$
D.$${{3}}$$∶$${{1}}$$
4、['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猫尾长短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现有一对长尾猫相互交配,后代出现长尾猫和短尾猫,比例为$${{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猫的长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B.后代出现题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C.后代中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与亲代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后代雌雄随机交配,所得子代中长尾猫出现的概率为$${{1}{/}{2}}$$
5、['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性为隐性纯合子时才不秃顶,而女性为显性纯合子时才秃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秃顶遗传与性别相关,属于伴性遗传
B.秃顶男性和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孩子都患秃顶
C.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孩子都不会秃顶
D.—对正常夫妇已生下一个秃顶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顶孩子的概率为$${{1}{/}{4}}$$
6、['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染色体缺少某一片断,用“-”表示)。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_{1}}$$,$${{F}_{1}}$$雌雄个体杂交得$${{F}_{2}}$$。已知$${{F}_{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D
A.$${{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F}_{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_{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frac{1} {2}$$
D.$${{F}_{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7、['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某雌雄同株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于某种原因使携带矮茎遗传因子的花粉只有$${{1}{/}{3}}$$能够成活。现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作母本、矮茎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F}_{1}}$$植株自交,$${{F}_{2}}$$的性状分离比为 ( )
B
A.$${{3}{∶}{1}}$$
B.$${{7}{∶}{1}}$$
C.$${{5}{∶}{1}}$$
D.$${{8}{∶}{1}}$$
8、['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已知喷瓜的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_{1}}$$、$${{A}_{2}}$$、$${{A}_{3}}$$决定,$${{A}_{1}}$$_为雄性,$${{A}_{2}}$$_为两性,$${{A}_{3}}$$_为雌性。并且$${{A}_{1}}$$对$${{A}_{2}}$$、$${{A}_{3}}$$为显性,$${{A}_{2}}$$对$${{A}_{3}}$$为显性。则在喷瓜中决定性别的基因型数目和纯合子数目分别为()
D
A.$${{6}{,}{3}}$$
B.$${{6}}$$,$${{2}}$$
C.$${{5}}$$,$${{3}}$$
D.$${{5}}$$,$${{2}}$$
9、['基因突变的结果及特点', '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果蝇的眼色有红眼、伊红眼、白眼之分,分别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athrm{A_{1} \, \cdot\, \ A_{2} \, \cdot\, \ A_{3}}$$控制。为研究眼色的遗传规律,某小组用一只伊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_{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伊红眼,也有白眼。以上有关杂交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F}_{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
B.$${{3}}$$个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mathrm{A_{1} > A_{2} > A_{3}}$$
C.$$\mathrm{A_{1} \, \cdot\, \ A_{2} \, \cdot\, \ A_{3}}$$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F}_{1}}$$中的雌果蝇与伊红眼雄蝇杂交,子代出现的伊红眼雌蝇全为纯合体
10、['分离定律中的特殊比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正确率40.0%某植物花色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_{1}}$$、$${{a}_{2}{)}}$$控制,$${{A}}$$相对于$${{a}_{1}}$$、$${{a}_{2}}$$为显性。只有$${{a}_{1}}$$和$${{a}_{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表现为红色。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开红花的有$${{6}{0}{2}}$$株,开蓝花的有$${{1}{9}{7}}$$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种植物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B.该红花母本的基因型为$${{A}{{a}_{1}}}$$或$${{A}{{a}_{2}}}$$
C.子一代植株中纯合子占$${{1}{/}{4}}$$
D.让子一代红花植株随机授粉,子二代中蓝花植株占$${{1}{/}{{3}{6}}}$$
1. 题目分析:
基因显隐性关系为$$Ms^f > Ms > ms$$。植株甲为雄性不育($$Msms$$或$$MsMs$$),植株乙为雄性可育($$Ms^fms$$或$$Ms^fMs^f$$等)。
$$F_1$$均为可育,说明乙必须携带$$Ms^f$$基因。$$F_2$$中雄性不育占$$\frac{1}{8}$$,说明$$F_1$$基因型为$$Ms^fms$$和$$Ms^fMs$$,比例为1:1。
A选项:$$F_2$$可育植株中纯合子为$$Ms^fMs^f$$和$$msms$$,比例为$$\frac{3}{7}$$,正确。
B选项:$$F_1$$随机交配,$$F_2$$纯合子中不育为$$MsMs$$,占$$\frac{1}{3}$$,正确。
C选项:$$F_1$$与甲杂交,若$$F_1$$为$$Ms^fMs$$,后代不育占$$\frac{1}{2}$$,正确。
D选项:不可能得到$$\frac{1}{4}$$的比例,错误。
答案:D
2. 题目分析:
只有$$S$$和$$a$$共存时表现为雄性不育。
A选项:$$N$$与$$S$$不是等位基因,错误。
B选项:正反交子代数量可能不同,因为$$S(aa)$$雄性不育,错误。
C选项:$$N/S$$为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错误。
D选项:$$S(Aa) \times N(Aa)$$,$$F_1$$中$$N(AA)$$占$$\frac{1}{4}$$,正确。
答案:D
3. 题目分析:
群体中$$AA:Aa:aa=1:2:3$$,随机交配时配子比例为$$A:a=2:4=1:2$$。
杂合子长果穗植株($$Aa$$)上所结种子的父本为群体,因此后代中长果穗($$A-$$)比例为$$\frac{1}{3} \times 1 + \frac{2}{3} \times \frac{1}{2} = \frac{2}{3}$$,短果穗占$$\frac{1}{3}$$。
但题目问的是长果穗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实际计算为长果穗:短果穗=5:1。
答案:B
4. 题目分析:
长尾猫交配后代出现短尾,说明长尾为显性($$A$$),且显性纯合致死($$AA$$)。
A选项:正确。
B选项:正确。
C选项:亲代长尾猫为$$Aa$$,后代长尾猫也为$$Aa$$,相同。
D选项:后代随机交配,子代长尾猫概率为$$\frac{1}{2}$$,正确。
答案:C
5. 题目分析:
秃顶基因($$B$$)在男性中$$bb$$不秃顶,女性中$$BB$$秃顶。
A选项:与性别相关但非伴性遗传,错误。
B选项:秃顶男性($$Bb$$或$$BB$$)与秃顶女性($$BB$$)所生孩子可能不秃顶,错误。
C选项:秃顶男性($$Bb$$)与非秃顶女性($$Bb$$或$$bb$$)所生孩子可能秃顶,错误。
D选项:正常夫妇生下秃顶孩子,说明夫妇为$$Bb$$,再生秃顶孩子概率为$$\frac{1}{4}$$,正确。
答案:D
6. 题目分析:
$$X^RX^- \times X^rY$$,$$F_1$$中雄性全部红眼($$X^RY$$),雌性有红眼($$X^RX^r$$)和白眼($$X^-X^r$$),且雌雄比例为2:1,说明$$X^-Y$$致死。
A选项:$$X^-$$与$$X^r$$结合的子代($$X^-X^r$$)存活,错误。
B选项:$$F_1$$白眼为$$X^-X^r$$,错误。
C选项:$$F_2$$红眼比例为$$\frac{1}{2}$$,正确。
D选项:$$F_2$$雌雄比例为4:3,正确。
答案:D
7. 题目分析:
纯合高茎($$AA$$)与矮茎($$aa$$)杂交,$$F_1$$为$$Aa$$。
$$F_1$$自交时,花粉$$a$$只有$$\frac{1}{3}$$存活,因此配子比例为$$A:a=3:1$$。
$$F_2$$中$$AA:Aa:aa=9:6:1$$,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15:1,但选项无此答案,可能题目描述有误。
重新计算:$$F_1$$自交,雌配子$$A:a=1:1$$,雄配子$$A:a=3:1$$,因此$$F_2$$中$$AA:Aa:aa=3:4:1$$,高茎:矮茎=7:1。
答案:B
8. 题目分析:
喷瓜性别基因型:$$A_1A_1$$、$$A_1A_2$$、$$A_1A_3$$为雄性;$$A_2A_2$$、$$A_2A_3$$为两性;$$A_3A_3$$为雌性。
基因型共6种,纯合子为$$A_1A_1$$、$$A_2A_2$$、$$A_3A_3$$,共3种。
答案:A
9. 题目分析:
伊红眼雌果蝇($$A_2A_3$$)与红眼雄果蝇($$A_1Y$$)杂交,$$F_1$$雌果蝇为$$A_1A_2$$和$$A_1A_3$$,全为红眼;雄果蝇为$$A_2Y$$(伊红眼)和$$A_3Y$$(白眼)。
A选项:$$F_1$$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正确。
B选项:显隐性为$$A_1 > A_2 > A_3$$,正确。
C选项: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正确。
D选项:$$F_1$$雌果蝇与伊红眼雄蝇($$A_2Y$$)杂交,子代伊红眼雌蝇为$$A_2A_2$$或$$A_2A_3$$,不全是纯合体,错误。
答案:D
10. 题目分析:
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Aa_1$$、$$Aa_2$$、$$a_1a_1$$、$$a_2a_2$$,共5种。
子代红花:蓝花≈3:1,说明亲本为$$Aa_1 \times Aa_2$$。
A选项:正确。
B选项:正确。
C选项:子一代纯合子为$$AA$$、$$a_1a_1$$、$$a_2a_2$$,占$$\frac{1}{4}$$,正确。
D选项:子一代红花植株随机授粉,蓝花($$a_1a_2$$)概率为$$\frac{1}{9}$$,错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