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电表表盘的刻度是均匀的,则偏转角度与电流大小呈线形关系
B.当电流流入线圈时,螺旋弹簧对线圈偏转有阻碍作用
C.在磁极间放入软铁,可使线圈处在匀强磁场中
D.实际的灵敏电流计,会将线圈绕在铝框上.铝框的作用是利用涡流,起到电磁阻尼的作用
2、['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3、['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率40.0%svg异常
A.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B.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C.通电导体间存在着力的相互作用
D.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4、['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率80.0%svg异常
A.线圈中间的铁芯内也是有磁场的,且也呈现辐向分布
B.若线圈中通以如图乙所示的电流时,线圈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线圈$${{(}}$$指针$${{)}}$$偏角$${{θ}}$$与通过线圈的电流$${{I}}$$成正比
D.电流表的灵敏度定义为$$\frac{\Delta\theta} {\Delta I}$$,更换$${{k}}$$值更大的螺旋弹簧,可以增大电流表的灵敏度
5、['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表达式、及其能量分析', '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功与电功率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及简单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小灯泡中电流的大小为$$1. 6 \sqrt{2} \mathrm{A}$$
B.电压表的示数为$${{3}{2}{V}}$$
C.电压表的示数为$${{1}{6}{\sqrt {2}}{V}}$$
D.外力的功率为$$\mathrm{1 0 2. 4 W}$$
6、['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减少线圈的匝数
B.减小磁极间的磁感应强度
C.减小线圈的面积
D.换用容易被扭转的螺旋弹簧
7、['安培力的大小简单计算及应用', '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由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同,则该磁场为匀强磁场
B.穿过正方形线圈的磁通量大小为$${{N}{B}{{L}^{2}}}$$
C.正方形线圈的左边导线受到大小为$$N B I L.$$方向向下的安培力
D.正方形线圈的右边导线受到大小为$$N B I L.$$方向向下的安培力
8、['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磁阻尼', '静电屏蔽和静电利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图甲:研究均匀带电球体在球外产生的电场时,可以认为全部电荷集中在球心
B.图乙:距离带电体越远,等势面的形状与带电体的形状越相似
C.图丙:高压输电线的上方还有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可以把高压线屏蔽起来,免遭雷击
D.图丁:磁电式仪表线圈通常用铝框做骨架,把线圈绕在铝框上,起电磁阻尼作用
9、['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正确率40.0%关于磁电式电流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电流表内部的蹄形磁铁磁场是匀强磁场
B.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安培力对通电导线的形变作用
C.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与所通电流成反比
D.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与所通电流成正比
10、['安培力的大小简单计算及应用', '磁电式电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该辐向磁场是匀强磁场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B}{S}}$$
C.转动过程中安培力$${{F}}$$大小总为$${{n}{B}{I}{l}}$$
D.线圈$${{a}}$$边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1. 解析:
A. 错误。电表表盘的刻度均匀是因为设计时通过机械调整使指针偏转角度与电流呈线性关系,但实际磁场是辐向分布,偏转角度与电流成正比是设计结果而非自然特性。
B. 正确。螺旋弹簧提供恢复力矩,阻碍线圈偏转,平衡安培力矩。
C. 错误。软铁用于增强磁场,但磁极间磁场仍为辐向分布,非匀强磁场。
D. 正确。铝框产生涡流,形成电磁阻尼,使指针快速稳定。
3. 解析:
A. 正确。磁电式电流表基于安培力原理。
B. 错误。电磁感应现象不直接用于电流表工作原理。
C. 错误。电流表依赖磁场对单一线圈的作用力。
D. 正确。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与蹄形磁铁相互作用。
4. 解析:
A. 错误。铁芯磁场为辐向分布,非均匀。
B. 正确。根据左手定则,图示电流方向导致逆时针力矩。
C. 正确。设计使偏角 $$θ$$ 与电流 $$I$$ 成正比。
D. 错误。灵敏度定义为 $$ \frac{Δθ}{ΔI} $$,$$k$$ 值增大会减小灵敏度($$θ = \frac{NBA}{k}I$$)。
5. 解析:
A. 错误。小灯泡电流有效值 $$I = \frac{P}{U} = \frac{32}{16} = 2\,\text{A}$$。
B. 错误。电压表示数为有效值 $$16\,\text{V}$$。
C. 错误。电压表不显示峰值 $$16\sqrt{2}\,\text{V}$$。
D. 正确。外力功率等于电功率 $$P = UI = 16 \times 6.4 = 102.4\,\text{W}$$(需验证电流计算)。
6. 解析:
提高灵敏度需减小阻碍力矩或增大安培力矩:
A. 错误。减少匝数 $$N$$ 会降低安培力矩 $$M = NBAI$$。
B. 错误。减小 $$B$$ 会降低安培力矩。
C. 错误。减小面积 $$S$$ 降低安培力矩。
D. 正确。换用 $$k$$ 更小的弹簧可增大相同电流下的偏转角。
7. 解析:
A. 错误。辐向磁场方向变化,非匀强磁场。
B. 错误。磁通量 $$Φ = NBL^2$$ 仅当磁场垂直线圈平面时成立。
C. 正确。左边导线电流向外,安培力向下,大小 $$F = NBIL$$。
D. 错误。右边导线电流向内,安培力向上。
8. 解析:
A. 正确。球体外电场等效于球心点电荷。
B. 错误。距离越远,等势面越接近球形。
C. 正确。接地导线屏蔽高压线,防雷击。
D. 正确。铝框涡流阻尼稳定指针。
9. 解析:
A. 错误。蹄形磁铁产生辐向磁场,非匀强。
B. 错误。工作原理是安培力导致的转动,非形变。
C. 错误。偏转角与电流成正比。
D. 正确。设计保证 $$θ ∝ I$$。
10. 解析:
A. 错误。辐向磁场方向变化,非匀强。
B. 错误。磁通量 $$Φ = 0$$(磁场平行线圈平面)。
C. 正确。安培力 $$F = nBIl$$ 始终垂直导线。
D. 正确。根据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a$$ 边电流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