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金属丝$${{A}{B}}$$的电阻之比为$${{2}}$$:$${{1}}$$
B.相同时间内通过金属丝$${{A}}$$、$${{B}}$$右横截面的电量之比为$${{1}}$$:$${{2}}$$
C.金属丝$${{A}{B}}$$两端的电压相等
D.$${{c}}$$、$${{d}}$$间的电阻为$$\frac{3 \rho L} {2 \pi d^{2}}$$
2、['电阻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正确率60.0%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3}}$$倍,然后给它们分别加相同电压后,则在同一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C
A.$${{1}{:}{3}}$$
B.$${{3}{:}{1}}$$
C.$${{1}{:}{9}}$$
D.$${{9}{:}{1}}$$
3、['电阻率的特性', '电阻定律', '电阻的定义式、单位及物理意义']正确率60.0%关于导体的电阻和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由$$R=\frac{U} {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由$$R=\frac{\rho L} {S}$$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C.由$$\rho=\frac{R S} {L}$$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的种类决定,还跟温度无关
4、['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阻定律', '电动势的定义式、单位、物理意义及决定因素', '电容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V}}$$,这表示蓄电池在$${{1}{s}}$$内将$${{2}{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B.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是$$C=\frac{\varepsilon_{r} s} {4 \pi k d}$$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也一定大
D.根据$$U_{A B}={\frac{W_{A B}} {q}}$$可知,带电量为$${{1}{C}}$$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1}{J}}$$,则$${{A}{、}{B}}$$点的电势差为$${{−}{1}{V}}$$
5、['电阻定律']正确率80.0%某导线的电阻为$${{2}{0}{Ω}}$$,将两根同样的导线并在一起对折后连入电路,这根导线的电阻变为()
D
A.$${{4}{0}}$$欧
B.$${{1}{0}}$$欧
C.$${{5}}$$欧
D.$${{2}{.}{5}}$$欧
6、['电阻定律']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1}{:}{1}}$$
B.$${{a}{:}{b}}$$
C.$${{a}^{2}{:}{{b}^{2}}}$$
D.$${{b}^{2}{:}{{a}^{2}}}$$
7、['电阻定律', '电阻的定义式、单位及物理意义']正确率80.0%有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相同,甲的横截面积和电阻率都是乙的两倍,则甲乙两电阻之比是:$${{(}{)}}$$
A
A.$${{1}{:}{1}}$$
B.$${{1}{:}{2}}$$
C.$${{1}{:}{4}}$$
D.$${{4}{:}{1}}$$
8、['电阻定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4. 3 5 V$$表示该电池的电动势
B.该电池充满电后以$$1 0 0 m A$$的电流工作时,可连续工作$${{3}{0}}$$小时
C.$${{1}{1}{.}{4}}$$$${{W}{h}}$$表示该电池能提供的电量
D.$${{3}{0}{0}{0}}$$$${{m}{A}{h}}$$表示该电池能提供的电能
9、['电阻定律', '欧姆定律适用条件及其计算',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正确率60.0%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A}{、}{B}}$$,已知两电阻丝的直径之比为$$\frac{D_{A}} {D_{B}}=\frac{1} {2},$$现将电阻丝$${{A}{、}{B}}$$并联接入电路,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_{A}=2 A, \, \, I_{B}=6 \, \, A$$.则电阻丝$${{A}{、}{B}}$$的长度之比为$${{(}{)}}$$
A
A.$${{3}{∶}{4}}$$
B.$${{4}{∶}{3}}$$
C.$${{1}{2}{∶}{1}}$$
D.$${{1}{∶}{{1}{2}}}$$
10、['电阻定律', '电流的定义式理解及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及表达式', '焦耳定律的应用',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线圈$${{a}{、}{b}}$$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E_{1} \colon~ E_{2}=1 \colon~ 2$$
B.线圈$${{a}{、}{b}}$$中的感应电流之比为$$I_{1} \colon I_{2}=1 \colon\; 2$$
C.相同时间内,线圈$${{a}{、}{b}}$$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Q_{1} \colon~ Q_{2}=1 \colon~ 4$$
D.相同时间内,通过线圈$${{a}{、}{b}}$$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_{1} \colon\, q_{2}=1 \colon\, 4$$
1. 题目1的解析:
选项A:金属丝$$AB$$的电阻之比为$$2:1$$。根据电阻公式$$R = \frac{\rho L}{S}$$,若材料相同($$\rho$$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电阻。题目未给出具体参数,无法直接判断。
选项B:相同时间内通过金属丝$$A$$、$$B$$的电量之比为$$1:2$$。电量$$Q = It$$,若电流之比为$$1:2$$,则电量之比也为$$1:2$$。
选项C:金属丝$$AB$$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
选项D:$$c$$、$$d$$间的电阻为$$\frac{3 \rho L}{2 \pi d^2}$$。需要具体电路连接方式计算,题目未提供足够信息。
2. 题目2的解析:
两根金属导线材料相同,初始电阻相同。将一根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度$$L' = 3L$$,体积不变,横截面积$$S' = \frac{S}{3}$$。电阻公式$$R = \frac{\rho L}{S}$$,拉长后电阻$$R' = \frac{\rho \cdot 3L}{S/3} = 9R$$。
加相同电压$$U$$,热量$$Q = \frac{U^2}{R}t$$,热量之比为$$\frac{Q_1}{Q_2} = \frac{R'}{R} = \frac{9R}{R} = 9:1$$。
正确答案:D。
3. 题目3的解析:
选项A:$$R = \frac{U}{I}$$是欧姆定律的定义式,但电阻是导体本身属性,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选项B:$$R = \frac{\rho L}{S}$$表明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正确。
选项C:电阻率$$\rho$$是材料属性,与$$S$$和$$L$$无关。
选项D:电阻率由材料种类和温度决定,错误。
正确答案:B。
4. 题目4的解析:
选项A:电动势表示非静电力做功能力,不是1s内转换的能量,错误。
选项B:电容器电容定义式是$$C = \frac{Q}{U}$$,题目给出的是平行板电容器的公式,错误。
选项C:电阻率大不一定电阻大,还需考虑$$L$$和$$S$$,错误。
选项D:$$U_{AB} = \frac{W_{AB}}{q}$$,克服电场力做功$$W_{AB} = -1J$$,电势差$$U_{AB} = -1V$$,正确。
正确答案:D。
5. 题目5的解析:
两根导线并联后电阻减半,$$R_{\text{并联}} = \frac{20}{2} = 10 \Omega$$。对折后长度减半,横截面积加倍,电阻再减半,$$R_{\text{final}} = \frac{10}{2} = 5 \Omega$$。
正确答案:C。
6. 题目6的解析: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
7. 题目7的解析:
甲的横截面积$$S_A = 2S_B$$,电阻率$$\rho_A = 2\rho_B$$。电阻公式$$R = \frac{\rho L}{S}$$,甲乙电阻之比:
$$\frac{R_A}{R_B} = \frac{\rho_A L / S_A}{\rho_B L / S_B} = \frac{2\rho_B \cdot 1 / 2S_B}{\rho_B \cdot 1 / S_B} = 1:1$$。
正确答案:A。
8. 题目8的解析:
选项A:$$4.35V$$是电池的电动势,正确。
选项B:容量$$3000mAh$$,电流$$100mA$$,工作时间$$t = \frac{3000}{100} = 30$$小时,正确。
选项C:$$11.4Wh$$是电能,不是电量,错误。
选项D:$$3000mAh$$是电量,不是电能,错误。
正确答案:A、B。
9. 题目9的解析:
直径之比$$\frac{D_A}{D_B} = \frac{1}{2}$$,横截面积之比$$\frac{S_A}{S_B} = \frac{\pi (D_A/2)^2}{\pi (D_B/2)^2} = \frac{1}{4}$$。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之比$$\frac{I_A}{I_B} = \frac{R_B}{R_A} = \frac{\rho L_B / S_B}{\rho L_A / S_A} = \frac{L_B S_A}{L_A S_B} = \frac{2}{6} = \frac{1}{3}$$。
代入$$\frac{S_A}{S_B} = \frac{1}{4}$$,得$$\frac{L_B}{L_A} = \frac{4}{3}$$,即长度之比$$L_A : L_B = 3:4$$。
正确答案:A。
10. 题目10的解析:
题目不完整,无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