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A.$${{2}}$$:$${{1}}$$
B.$${{4}}$$:$${{1}}$$
C.$${{2}}$$:$${\sqrt {3}}$$
D.$${{4}}$$:$${{3}}$$
2、['电场线',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正确率80.0%svg异常
A.方向相同,$${{E}_{a}{>}{{E}_{b}}}$$
B.方向相反,$${{E}_{a}{>}{{E}_{b}}}$$
C.方向相同,$${{E}_{a}{<}{{E}_{b}}}$$
D.方向相反,$${{E}_{a}{<}{{E}_{b}}}$$
3、['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frac{4 k Q} {r^{2}}$$
B.$$\frac{3 k Q} {r^{2}}$$
C.$$\frac{2 k Q} {r^{2}}$$
D.$$\frac{k Q} {r^{2}}$$
4、['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点电荷的电场']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电场强度:$${{E}_{M}{<}{{E}_{N}}}$$
B.电场强度:$${{E}_{M}{=}{{E}_{N}}}$$
C.电场强度:$${{E}_{M}{>}{{E}_{N}}}$$
D.不能判断$${{M}{、}{N}}$$这两点电场强度谁大
5、['匀强电场',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线的概念及特点']正确率60.0%在下图各电场中,符合$${{A}{、}{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_{A}{<}{{E}_{B}}}$$的是$${{(}{)}}$$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6、['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电场线(等势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线的概念及特点']正确率40.0%关于电场和电场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的曲线
B.正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大
C.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很大,该点电场强度一定很大
D.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必须沿电场线运动
7、['电容', '物理学史、物理常识、研究方法', '电势的概念、定义式、单位和物理意义',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点电荷的电场']正确率60.0%下列表达式中,不是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
B
A.$$E=\frac{F} {q}$$
B.$$E=\frac{k Q} {r^{2}}$$
C.$$C=\frac{Q} {U}$$
D.$$\phi=\frac{E_{P}} {q}$$
8、['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点电荷的电场']正确率60.0%空间中有一带电量$$2 {\times} 1 0^{-2} C$$的点电荷$${{Q}}$$,距该点电荷$${{3}{m}}$$处$${{A}}$$点的电场强度为()$${{(}}$$忽略空间中其他电荷对$${{A}}$$点电场的影响,静电力常量$$k=9. 0 {\times} 1 0^{9} \frac{N {\cdot} m^{2}} {C^{2}} )$$
A
A.$$2 {\times} 1 0^{7} \frac{N} {C}$$
B.$$1. 5 {\times} 1 0^{7} \frac N C$$
C.$$3 {\times} 1 0^{7} \frac{N} {C}$$
D.$$3 {\times} 1 0^{7} \frac{V} {m}$$
9、['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frac{k Q} {L^{2}}$$
B.$$\frac{2 \sqrt{3} k Q} {L^{2}}$$
C.$$\frac{4 \sqrt{3} k Q} {3 L^{2}}$$
D.$$\frac{2 \sqrt{3} k Q} {3 L^{2}}$$
10、['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E}}$$
B.$$\frac{E} {2}$$
C.$$\frac{E} {3}$$
D.$$\frac{E} {4}$$
1.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比较的对象或物理量(如电场强度比例、距离比例等)才能判断选项。
2.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 $$E_a$$ 和 $$E_b$$ 的具体含义(如电场强度、电势等)以及方向的定义(如电场线方向、力方向等)。
3.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点电荷的分布或电场叠加的条件,才能计算合电场强度 $$E$$ 的表达式。
4.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 $$M$$ 和 $$N$$ 两点的位置关系或电场分布情况,才能比较 $$E_M$$ 和 $$E_N$$ 的大小。
5.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各选项中 $$A$$ 和 $$B$$ 两点的电场分布或电荷分布,才能判断 $$E_A < E_B$$ 的成立条件。
6. 选项分析:
- A:错误。电场线可以无限延伸(如单个点电荷的电场线),不一定终止于负电荷。
- B:错误。电场强度取决于电荷量和距离,正电荷的电场强度不一定比负电荷大。
- C:错误。电场力 $$F = Eq$$,还与试探电荷 $$q$$ 的大小有关。
- D:错误。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可能沿电场线运动,但若有初速度或其他力作用则可能偏离。
无完全正确选项,但题目可能默认单选,需进一步确认。
7.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特点是表达式与定义式中的物理量无关。分析选项:
- A:$$E=\frac{F}{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属于比值法。
- B:$$E=\frac{k Q}{r^{2}}$$ 是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非比值法定义。
- C:$$C=\frac{Q}{U}$$ 是电容的定义式,属于比值法。
- D:$$\phi=\frac{E_{P}}{q}$$ 是电势的定义式,属于比值法。
正确答案为 B。
8. 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为 $$E = \frac{k Q}{r^{2}}$$,代入数据:
$$E = \frac{9.0 \times 10^{9} \times 2 \times 10^{-2}}{3^{2}} = \frac{1.8 \times 10^{8}}{9} = 2 \times 10^{7} \, \text{N/C}$$
正确答案为 A。
9.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电荷分布和计算点的位置关系(如等边三角形顶点电荷的合场强等)。
10.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需要明确电场 $$E$$ 的初始条件和变化规律(如距离变化、屏蔽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