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两点的场强大小为$${{E}_{N}{=}{{E}_{M}}}$$
B.两点的电势关系为$${{φ}_{N}{>}{{φ}_{M}}}$$
C.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D.电场力不做功
2、['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曲线运动的概念和性质', '电场线(等势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电场线方向可以确定
B.该粒子经过$${{B}}$$点时电场力做功的功率可以求解
C.$${{B}{、}{C}}$$两点的电势高低可以比较
D.该粒子经过$${{A}{、}{B}}$$两点时的电势能大小无法比较
3、['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库仑力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粒子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粒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
4、['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E}_{a}{=}{{E}_{b}}}$$
B.$${{E}_{a}{<}{{E}_{b}}}$$
C.$${{φ}_{a}{<}{{φ}_{b}}}$$
D.$${{φ}_{a}{>}{{φ}_{b}}}$$
5、['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a}}$$点的场强比$${{b}}$$点的场强小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小
C.正检验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比$${{b}}$$点的大
D.正检验电荷在$${{a}}$$点电势能比$${{b}}$$点的小
6、['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电场线的概念及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M}{、}{N}}$$两点的场强大小可能有$${{E}_{M}{>}{{E}_{N}}}$$
C.比较同一个试探电荷在$${{M}{、}{N}}$$两点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有$${{F}_{M}{<}{{F}_{N}}}$$
D.比较电子在$${{M}{、}{N}}$$两点的电势能,一定有$${{E}_{M}{<}{E}}$$$${_{N}}$$
7、['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电场线的概念及特点',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60.0%沿着电场线的方向()
A
A.电势降低
B.场强减小
C.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D.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减小
8、['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电场线的概念及特点']正确率60.0%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电场强度大的位置,电势一定高
B.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电势一定为零
C.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一定降低,但电场强度不一定减小
D.电势为零的位置,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9、['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场', '点电荷的电场']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c}{、}{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电势也相同
B.$${{c}{、}{d}}$$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但电势相同
C.将一个正试探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一个正试探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大于它在$${{d}}$$点的电势能
10、['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1}{、}{2}}$$两点的场强相等
B.$${{2}{、}{3}}$$两点的场强相等
C.$${{1}{、}{2}}$$两点的电势相等
D.$${{2}{、}{3}}$$两点的电势相等
1. 解析:
选项A:场强大小相等需要满足对称性条件,题目未明确说明电场分布,无法直接判定$$E_N=E_M$$。
选项B: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若N点更靠近正电荷,则$$φ_N>φ_M$$可能成立。
选项C:若电荷逆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选项D:只有沿等势面移动时电场力不做功,题目条件不足。
综合判断:B、C可能正确,需根据具体电场分布确认。
2. 解析:
选项A:仅凭粒子轨迹无法唯一确定电场线方向(需结合偏转方向)。
选项B:功率$$P=Fvcosθ$$,但电场力$$F$$和速度夹角$$θ$$未知。
选项C:若粒子向高电势偏转(如正电荷),则$$φ_B>φ_C$$。
选项D:电势能$$E_p=qφ$$,若知$$φ_A$$与$$φ_B$$关系即可比较。
正确选项:C(需假设粒子电性)。
3. 解析:
选项A:粒子可能先加速后减速(如从正电荷向负电荷运动)。
选项B: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电势能先增后减。
选项C:场强变化决定加速度变化,非单调变化时成立。
选项D:能量守恒下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恒定。
正确选项:B(典型情景为粒子先靠近排斥源后远离)。
4. 解析:
选项A/B:电场线疏密反映场强大小,$$E_a 选项C/D: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若$$a→b$$为电场线方向则$$φ_a>φ_b$$。 正确选项:B、D(典型非匀强电场分布)。
5. 解析:
选项A:电场线密集处场强大,$$E_a 选项B: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需明确$$a、b$$位置关系。 选项C:$$F=qE$$,场强小则受力小。 选项D:正电荷在高电势处电势能大,若$$φ_a<φ_b$$则成立。 正确选项:A、C、D(假设$$a$$点电势更低)。
6. 解析:
选项A:等势面间距不等说明非匀强电场。
选项B:$$E_M>E_N$$可能成立(如点电荷电场中近端场强大)。
选项C:$$F=qE$$,若$$E_M 选项D:电子在低电势处电势能大,需比较$$φ_M$$与$$φ_N$$。 正确选项:B、C(若$$φ_M>φ_N$$则D错误)。
7. 解析:
选项A:沿电场线方向电势必然降低。
选项B:场强可能增大(如非匀强电场)。
选项C:正电荷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反之。
选项D:电场力$$F=qE$$与场强变化相关。
正确选项:A(普适规律)。
8. 解析:
选项A: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大小关系(如无穷远场强零但电势非零)。
选项B:零场强位置电势可能为常数(如导体内部)。
选项C:电势降低是必然的,场强可增减(如点电荷组合电场)。
选项D:零电势为人为规定,不影响场强。
正确选项:C。
9. 解析:
选项A:对称位置场强方向相反,电势相同。
选项B:场强矢量不同但标量电势相同。
选项C:等势面上移动电荷做功为零。
选项D:电势能$$E_p=qφ$$,同电势则电势能相等。
正确选项:B、C(典型偶极子电场中垂线特性)。
10. 解析:
选项A:1、2两点场强方向不同。
选项B:2、3两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匀强电场)。
选项C:1、2两点电势可能相等(如平行板边缘)。
选项D:2、3两点电势差$$U=Ed$$。
正确选项:B、C(假设为理想平行板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