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电感器的感抗增大
B.电容器的容抗减小
C.灯泡 $${{a}}$$变暗,灯泡$${{b}}$$变亮
D.灯泡 $${{a}}$$变亮,灯泡$${{b}}$$变暗
2、['交变电流的概念及特征', '电容器', '感抗、电感器']正确率60.0%某用电器接在$${{2}{2}{0}{V}}$$的交流电路上,当交流电压不变而频率由$${{5}{0}{H}{z}}$$变为$${{6}{0}{H}{z}}$$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变大,该用电器可能是()
C
A.纯电阻器件
B.纯电感器件
C.纯电容器件
D.由电阻和电感组成的器件
3、['电磁波谱', '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感抗、电感器',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电动机应用了$${{“}}$$自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B.紫外线能促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C.低频扼流圈用来$${{“}}$$通低频$${、}$$阻高频$${{”}}$$
D.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4、['欧姆定律适用条件及其计算',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三个灯泡亮度相同
B.甲灯比乙灯亮,丙灯不亮
C.甲灯和乙灯亮度相同,丙灯不亮
D.甲灯比乙灯暗,丙灯不亮
5、['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自感系数',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有关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B.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容抗
C.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跟线圈的自感系数无关
D.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
6、['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下面说法正确是()
D
A.感抗仅与电源频率有关,与线圈自感系数无关
B.容抗仅与电源频率有关,与电容无关
C.感抗.容抗和电阻等效,对不同交变电流都是一个定值
D.感抗是由于电流变化时在线圈中产生了自感电动势而对电流的变化产生的阻碍作用
7、['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感抗、电感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接交流时灯泡更亮些
B.接直流和接交流灯泡一样亮
C.线圈对直流和交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D.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更大
8、['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下图各电路中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相同,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灯泡的规格都相同,则灯泡发光最亮的图是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9、['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有两个电容器,甲的电容是$${{1}{0}{μ}{F}}$$,乙的电容是$${{5}{0}{p}{F}}$$.下面关于它们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用来传输高频信号的是甲,用来传输音频信号的是乙
B.用来传输高频信号的是乙,用来传输音频信号的是甲
C.都只能用来传输高频信号
D.都只能用来传输低频信号
10、['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关于感抗,容抗说法正确的是$${{(}{)}}$$
A
A.感抗是由于电流变化使得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B.感抗的大小仅与自感系数有关,与电流的频率无关
C.电流的频率增大时,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增大
D.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时,实际上自由电荷也通过电容器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1. 选项分析:
当频率增加时:
- 电感感抗 $$X_L = 2πfL$$ 增大(A正确)
- 电容容抗 $$X_C = \frac{1}{2πfC}$$ 减小(B正确)
- 对于并联的灯泡a(纯电阻)和灯泡b(串电感):
- a的亮度不变(因电阻支路不受频率影响)
- b变亮(电感感抗增大导致分压增加)
但题目描述异常,根据常规电路分析应选C。
2. 用电器特性分析:
- 纯电阻:电流与频率无关(排除A)
- 纯电感:频率升高时感抗增大,电流减小(排除B)
- 纯电容:频率升高时容抗减小,电流增大(C正确)
- R-L组合:总阻抗 $$Z = \sqrt{R^2 + (2πfL)^2}$$ 随频率增大,电流减小(排除D)
3. 物理概念判断:
- A错误:电动机原理是电磁感应,非自感阻碍
- B正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 C错误:低频扼流圈"通直流、阻交流"
- D错误:正确波长顺序应为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
4. 电路分析:
- 丙灯被导线短路不亮
- 甲灯(串电感)和乙灯(纯电阻)并联接交流源:
电感对交流有阻碍作用,故甲灯比乙灯暗
正确答案为D
5. 电感特性:
- A正确:电感通过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
- B错误:应称为感抗而非容抗
- C错误:感抗 $$X_L = 2πfL$$ 与自感系数相关
- D错误:频率和自感系数越大,阻碍作用越强
6. 阻抗特性:
- A错误:感抗 $$X_L = 2πfL$$ 与频率和自感系数均有关
- B错误:容抗 $$X_C = \frac{1}{2πfC}$$ 与频率和电容均有关
- C错误:阻抗值随频率变化
- D正确:准确描述感抗产生机理
7. 线圈作用比较:
- 直流时线圈仅电阻产生压降
- 交流时附加感抗 $$X_L$$ 阻碍电流
- 因此接直流时灯泡更亮,线圈对交流阻碍更大
正确答案为D
8. 灯泡亮度比较:
- 直流电路:线圈短路,灯泡直接接电源(最亮)
- 交流电路:线圈产生感抗分压
- 带电容电路:容抗分流
最亮应为纯直流电路,但选项异常,典型情况选直流路径。
9. 电容器应用:
- 高频信号需要小电容(pF级)
- 音频信号需要大电容(μF级)
因此乙(50pF)传高频,甲(10μF)传音频,选B
10. 阻抗原理:
- A正确:感抗本质是自感电动势阻碍
- B错误:感抗与频率和自感系数都有关
- C错误:电容容抗随频率增大而减小
- D错误:交流电通过电容是电场变化而非电荷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