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svg异常
A.$$t=5 \times1 0^{-3} \, s$$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
B.$$t=1. 5 \times1 0^{-2} \, s$$时,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
C.线框与磁场方向的夹角为$${{6}{0}{°}}$$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1 5 5. 5 V$$
D.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3}{1}{1}{V}}$$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电容', '交变电流的描述']正确率80.0%svg异常
A.电容器会被击穿
B.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C.$$t=\frac{T} {4}$$时刻,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2 2 0 \sqrt2 V$$
D.$${{t}{=}{T}}$$时刻,通过灯泡的电流为零
3、['交变电流的描述',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40.0%svg异常
A.线框每转一圈,回路电流方向改变一次
B.$${{a}}$$、$${{d}}$$两点间的电压为$$\sqrt{2} B l^{2} \omega$$
C.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i=\frac{2 B l^{2} \omega\operatorname{c o s} \omega t} {R+r}$$
D.半个周期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frac{4 B l^{2}} {R+r}$$
4、['交变电流的描述',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电功与电功率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及简单应用']正确率80.0%svg异常
A.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frac{N B S} {R+r}$$
B.电阻$${{R}}$$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frac{\pi\omega R N^{2} B^{2} S^{2}} {2 ( R+r )^{2}}}$$
C.外力做功平均功率$$P=\frac{N^{2} B^{2} S^{2} \omega^{2}} {2 ( R+r )}$$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e=N B S \omega\operatorname{s i n} \omega t$$
5、['交变电流的描述',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焦耳定律',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80.0%svg异常
D
A.电阻$${{R}}$$上通过的电流方向不变
B.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frac{\sqrt{2}} {2}} B \omega L^{2}$$
C.电阻$${{R}}$$上通过的电量是$$\frac{2 B L^{2}} {R}$$
D.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是$$\frac{\pi B^{2} \omega L^{4}} {4 R}$$
6、['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描述',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40.0%某矩形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交流电,该交流电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为$$e=2 2 0 \sqrt{2} \operatorname{s i n} 1 0 0 \pi t ( V )$$,以下关于此装置及产生的交流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0}}$$时刻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B.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 2 0 \sqrt2 V$$
C.该交流电的周期为$$0. 0 1 s$$
D.若线框转速增大$${{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为$$e=4 4 0 \sqrt{2} \operatorname{s i n} 1 0 0 \pi t ( V )$$
7、['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描述']正确率80.0%svg异常
A
A.电动势有效值为$${{2}{2}{0}{V}}$$
B.周期是$$0. 0 1 s$$
C.在$${{t}{=}{{0}{.}{0}{1}}{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D.发电机所产生的交变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 2 0 \operatorname{s i n} 1 0 0 \pi t$$
8、['交变电流的描述',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电功与电功率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及简单应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从$${{t}_{1}}$$到$${{t}_{3}}$$这段时间内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零
B.从$${{t}_{3}}$$到$${{t}_{4}}$$这段时间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frac{E_{0}} {( R+r ) \omega}$$
C.$${{t}_{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大小为$${{E}_{0}}$$
D.在$${{0}{~}{{t}_{4}}}$$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frac{R E_{0}^{2}} {( R+r )^{2}} t_{4}$$
9、['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描述',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80.0%svg异常
A.有效值为$${{6}{A}}$$
B.有效值为$${{3}{\sqrt {2}}{A}}$$
C.频率为$$1 0 0 H z$$
D.频率为$$2 0 0 H z$$
10、['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描述',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sqrt {2}}$$:$${{1}}$$
B.$${{1}}$$:$${\sqrt {2}}$$
C.$${{2}}$$:$${{1}}$$
D.$${{1}}$$:$${{2}}$$
1. 解析:
A. 当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感应电动势为零,此时磁通量最大。由 $$t=5 \times 10^{-3} \, s$$ 和角频率关系可验证是否满足中性面条件。
B. 磁通量变化率为零对应感应电动势为零,可通过时间 $$t=1.5 \times 10^{-2} \, s$$ 代入相位计算。
C. 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公式为 $$e = E_m \sin \theta$$,当夹角为 $$60°$$ 时,计算是否等于 $$155.5 V$$。
D. 有效值为峰值除以 $$\sqrt{2}$$,验证 $$311 V$$ 是否与峰值匹配。
2. 解析:
A. 电容器是否被击穿需比较电压峰值与耐压值。
B. 灯泡正常发光需看电压是否达到额定值。
C. $$t=\frac{T}{4}$$ 时电压表示数为瞬时值,计算是否为 $$220 \sqrt{2} V$$。
D. $$t=T$$ 时电流是否为零取决于交流电相位。
3. 解析:
A. 电流方向每半周期改变一次,转一圈改变两次。
B. $$a$$、$$d$$ 两点间电压为电动势减去内阻压降,验证 $$\sqrt{2} B l^{2} \omega$$。
C. 电流瞬时值表达式应包含 $$\cos \omega t$$,检查系数 $$\frac{2 B l^{2} \omega}{R+r}$$。
D. 半周期电荷量由磁通量变化量除以总电阻,计算是否为 $$\frac{4 B l^{2}}{R+r}$$。
4. 解析:
A. 电荷量 $$q = \frac{N \Delta \Phi}{R+r}$$,磁通量变化 $$\Delta \Phi = BS$$。
B. 焦耳热需用有效值计算,验证 $$Q = \frac{\pi \omega R N^{2} B^{2} S^{2}}{2 (R+r)^{2}}$$。
C. 平均功率 $$P = \frac{E_{\text{有效}}^2}{R+r}$$,检查 $$E_{\text{有效}} = \frac{NBS\omega}{\sqrt{2}}$$。
D. 感应电动势规律从垂直中性面开始为余弦函数,应为 $$e = NBS\omega \cos \omega t$$。
5. 解析:
A. 电阻 $$R$$ 电流方向随电动势方向变化。
B. 电动势有效值为峰值除以 $$\sqrt{2}$$,验证 $$\frac{\sqrt{2}}{2} B \omega L^{2}$$。
C. 电荷量 $$q = \frac{\Delta \Phi}{R}$$,磁通量变化 $$\Delta \Phi = 2BL^{2}$$。
D. 焦耳热 $$Q = \frac{E_{\text{有效}}^2}{R} \cdot \frac{\pi}{\omega}$$,代入验证。
6. 解析:
A. $$t=0$$ 时 $$e=0$$,磁通量最大。
B. 有效值为 $$220 V$$,峰值 $$220\sqrt{2} V$$。
C. 周期 $$T = \frac{2\pi}{\omega} = 0.02 s$$。
D. 转速增大一倍,$$\omega$$ 变为 $$200\pi$$,峰值 $$440\sqrt{2} V$$。
7. 解析:
A. 有效值 $$220 V$$ 正确。
B. 周期 $$T = 0.02 s$$。
C. $$t=0.01 s$$ 时相位为 $$\pi$$,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D. 瞬时值表达式应为 $$u = 220\sqrt{2} \sin 100\pi t$$。
8. 解析:
A. $$t_1$$ 到 $$t_3$$ 磁通量变化量为零(对称性)。
B. 电荷量 $$q = \frac{\Delta \Phi}{R+r}$$,需计算 $$\Delta \Phi$$。
C. $$t_4$$ 时电动势为 $$E_0$$,磁通量变化率大小为 $$E_0$$。
D. 热量 $$Q = \left(\frac{E_{\text{有效}}}{R+r}\right)^2 R t_4$$,需验证 $$E_{\text{有效}}$$。
9. 解析:
A. 有效值需通过热效应计算,非对称波形需积分。
B. 对称方波有效值为峰值,验证 $$3\sqrt{2} A$$。
C. 频率 $$f = \frac{1}{T}$$,由波形周期确定。
D. 若 $$T=0.005 s$$,则 $$f=200 Hz$$。
10. 解析:
电压表测有效值,比较 $$V_1$$ 和 $$V_2$$ 的读数关系。
若 $$V_1$$ 读数为峰值,$$V_2$$ 为有效值,则比值为 $$\sqr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