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图甲中,使摆球$${{A}}$$先摆动,摆球$${{B}}$$、$${{C}}$$接着摆动起来,$${{B}}$$摆的振动周期最大
B.图乙为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_{k}}$$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像。若用频率分别为$${{0}{{.}{6}{ν}_{0}}}$$和$${{0}{{.}{8}{ν}_{0}}}$$的两种单色光同时照射该金属,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图丙中给电磁炉接通高频交变电流,可以在炉面板中产生涡流,给锅中食物加热
D.图丁所示为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到屏的间距越大,相邻亮条纹间距越大
2、['涡流', '导体棒或线圈切割磁感线时引起的感应电动势及计算', '安培力的方向判断(左手定则)']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圆环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B.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先沿逆时针方向再沿顺时针方向
C.圆环受到安培力的方向先竖直向上再竖直向下
D.圆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3、['涡流', '电磁阻尼', '电磁驱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图甲:金属探测器通过使用通有恒定电流的长柄线圈来探测地下是否有金属
B.图乙:摇动手柄使得蹄形磁铁转动,则铝框会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转动
C.图丙:当真空冶炼炉的炉外线圈通入高频交流电时,线圈中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冶炼金属
D.图丁:微安表的表头在运输时连接正、负接线柱保护电表指针,利用了电磁阻尼原理
4、['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涡流']正确率80.0%svg异常
A.若将交流电源改为恒定电流,则简易电磁炉仍能正常工作
B.若将金属杯换作陶瓷器皿,则简易电磁炉仍能正常工作
C.若仅增大交流电的频率,则简易电磁炉的功率增大
D.在线圈和金属杯之间放一层绝缘垫片,简易电磁炉将不能正常工作
5、['涡流']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若输送的电流是恒定电流,甲方案是可行的,乙方案是不可行的
B.若输送的电流是交变电流,乙方案是可行的,甲方案是不可行的
C.若输送的电流是交变电流,甲方案是可行的,乙方案是不可行的
D.无论输送的电流是恒定电流还是交变电流,甲$${、}$$乙两方案都是可行的
6、['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涡流']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感应线圈电阻越大,加热效果越好
B.感应线圈中电流应该采用高频交流电
C.塑料管道用这种感应加热焊接的方式更容易实现
D.感应线圈加热管道产生热量不符合焦耳定律
7、['传感器定义及原理', '涡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正确率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传感器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B.电磁炉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法拉第圆盘发电机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D.探测金属物品的探测器都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工作的
8、['涡流', '电和磁的联系']正确率80.0%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推动了电磁理论和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下列器件中也是利用磁生电原理工作的是()
B
A.电动机
B.电磁炉
C.指南针
D.红外体温计
9、['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涡流']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电磁炉是利用变化的磁场在铁质锅底产生涡流,进而对锅内食物加热
B.电磁炉是利用变化的磁场在灶台台面产生涡流,利用热传导对锅内食物加热
C.电磁炉是利用变化的磁场在食物中产生涡流对食物加热的
D.在锅和电磁炉中间放一纸板,则电磁炉将不能起到加热作用
10、['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涡流']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涡流探伤技术运用了电流的热效应,跳环实验演示了自感现象
B.涡流探伤技术所探测的物件必须是导电材料,但是跳环实验所用的套环可以是塑料的
C.金属探伤时接的是交流电,跳环实验装置中接的是直流电
D.涡流探伤技术和跳环实验两个实例中的线圈所连接的电源可以都是恒压直流电源
1. 解析:
A. 图甲中,摆球$$A$$的振动通过绳传递到$$B$$和$$C$$,但$$B$$摆的周期由自身摆长决定,与其他摆无关,因此“$$B$$摆的振动周期最大”是错误的。
B. 图乙中,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ν$$大于截止频率$$ν_0$$。$$0.6ν_0$$和$$0.8ν_0$$均小于$$ν_0$$,单独照射时无法发生光电效应,但题目中“同时照射”可能通过叠加能量触发效应,需进一步分析光子能量总和是否足够。
C. 图丙中,电磁炉通过高频交变电流在锅底产生涡流加热食物,而非炉面板中产生涡流,因此描述错误。
D. 图丁中,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为$$Δx = \frac{λL}{d}$$,其中$$L$$为挡板到屏的间距。$$L$$越大,$$Δx$$越大,描述正确。
2. 解析:
A. 圆环在磁场中运动时,磁通量变化会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没有感应电流”错误。
B. 圆环进入磁场时磁通量增加,离开时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会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描述正确。
C. 安培力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圆环进入和离开磁场时受力方向均阻碍相对运动,应为先向上后向下,描述正确。
D. 安培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描述为“水平向左/右”错误。
3. 解析:
A. 金属探测器利用交变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使金属中产生涡流,恒定电流无法实现此功能,描述错误。
B. 蹄形磁铁转动时,铝框因电磁感应会跟随转动,但存在转速差(异步),描述“相同速度”错误。
C. 真空冶炼炉利用高频交流电在金属中产生涡流加热,而非线圈发热,描述错误。
D. 微安表运输时短接接线柱形成闭合回路,利用电磁阻尼保护指针,描述正确。
4. 解析:
A. 电磁炉依赖交变磁场产生涡流,恒定电流无法工作,描述错误。
B. 陶瓷为非导电材料,无法产生涡流,描述错误。
C. 增大交流电频率可增强涡流效应,功率可能增大,描述正确。
D. 绝缘垫片会阻断磁场,导致无法产生涡流,描述正确。
5. 解析:
A. 恒定电流下,甲方案(直接输送)可行;乙方案(变压器)因无变化的磁场无法工作,描述正确。
B. 交变电流下,乙方案通过变压器升压降压可行;甲方案因导线电阻损耗大不可行,描述正确。
C. 与B矛盾,描述错误。
D. 恒定电流下乙方案不可行,描述错误。
6. 解析:
A. 感应线圈电阻越大,能量损耗越多,加热效果越差,描述错误。
B. 高频交流电可增强涡流效应,描述正确。
C. 塑料为绝缘体,无法产生涡流,描述错误。
D. 涡流产生的热量仍符合焦耳定律($$Q=I^2Rt$$),描述错误。
7. 解析:
B. 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锅底产生涡流加热,描述正确。其他选项:A(传感器种类多样,不限于电磁感应)、C(法拉第发电机基于电磁感应)、D(金属探测器利用涡流或电磁感应,非静电感应)均错误。
8. 解析:
B. 电磁炉利用交变磁场产生涡流(磁生电),符合题意。其他选项:A(电动机依赖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C(指南针利用地磁场)、D(红外测温基于热辐射)均无关。
9. 解析:
A. 电磁炉通过铁质锅底的涡流加热食物,描述正确。
B. 灶台台面通常为非导电材料,不产生涡流,描述错误。
C. 食物一般为非导体,无法直接产生涡流,描述错误。
D. 纸板为绝缘体,会阻断磁场,导致无法加热,描述正确。
10. 解析:
B. 涡流探伤需导电材料,跳环实验的环可为塑料(演示感应电场而非电流),描述正确。其他选项:A(跳环实验演示电磁感应,非自感)、C(跳环实验可用交流或直流电)、D(涡流探伤必须用交流电)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