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改接$${{2}{2}{0}{V}}$$、$$1 0 0 \ \mathrm{H z}$$的交流电源时$${,{A}}$$灯变亮$${,{B}}$$灯变暗$${,{C}}$$灯亮度不变
B.改接$${{2}{2}{0}{V}}$$、$$1 0 0 \ \mathrm{H z}$$的交流电源时$${,{A}}$$灯变暗$${,{B}}$$灯变亮$${,{C}}$$灯亮度不变
C.改接$${{2}{2}{0}{V}}$$的直流电源时$${,{A}}$$灯熄灭$${,{B}}$$灯变亮$${,{C}}$$灯亮度不变
D.改接$${{2}{2}{0}{V}}$$的直流电源时$${,{A}}$$灯熄灭$${,{B}}$$灯变亮$${,{C}}$$灯变暗
2、['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A}_{1}}$$炽热程度加强$${、{{A}_{2}}}$$炽热程度加强
B.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A}_{1}}$$炽热程度加强$${、{{A}_{2}}}$$炽热程度减弱
C.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A}_{1}}$$炽热程度减弱$${、{{A}_{2}}}$$炽热程度减弱
D.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A}_{1}}$$炽热程度加强$${、{{A}_{2}}}$$炽热程度减弱
3、['电路“黑箱”问题',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容器,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感线圈
B.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感线圈,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容器
C.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二极管,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容器
D.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感线圈,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二极管
4、['欧姆定律适用条件及其计算',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三个灯泡亮度相同
B.甲灯比乙灯亮,丙灯不亮
C.甲灯和乙灯亮度相同,丙灯不亮
D.甲灯比乙灯暗,丙灯不亮
5、['自感现象',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甲扬声器是高频扬声器
B.$${{C}_{2}}$$的作用是阻碍高频电流通过乙扬声器
C.$${{L}_{1}}$$的作用是阻碍低频电流通过甲扬声器
D.$${{L}_{2}}$$的作用是减弱乙扬声器的低频电流
6、['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三只灯泡的亮度均不变
B.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
C.灯泡$${{L}_{1}}$$亮度不变,$${{L}_{2}}$$变暗,$${{L}_{3}}$$变亮
D.灯泡$${{L}_{1}}$$亮度不变,$${{L}_{2}}$$变亮,$${{L}_{3}}$$变暗
7、['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L}_{1}}$$灯比原来亮
B.$${{L}_{2}}$$灯比原来亮
C.$${{L}_{2}}$$灯和原来一样亮
D.$${{L}_{3}}$$灯比原来亮
8、['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I_{1} > I_{2}$$
B.$$I_{1} < i_{3}$$
C.$$I_{2}=I_{3}$$
D.$$I_{3} < i_{2}$$
9、['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L}}$$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
B.$${{C}}$$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C.$${{C}}$$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
D.通过$${{R}}$$的电流中,低频交流所占的百分比远大于高频交流所占的百分比
10、['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下图各电路中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相同,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灯泡的规格都相同,则灯泡发光最亮的图是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以下是各题的详细解析:
1. 解析:
当改接交流电源时,电感线圈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感抗),频率越高感抗越大;电容器对交流电也有阻碍作用(容抗),频率越高容抗越小。A灯与电感串联,B灯与电容串联,C灯与电阻串联。因此:
- A灯变暗(感抗增大),B灯变亮(容抗减小),C灯亮度不变(电阻不受频率影响)。
当改接直流电源时,电感线圈相当于导线(感抗为0),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容抗无限大)。因此:
- A灯熄灭(被电感短路),B灯变亮(电容断路,全部电压加在B灯上),C灯亮度不变。
正确答案:B、C。
2. 解析:
$$A_1$$与电感串联,$$A_2$$与电容串联。感抗$$X_L = 2\pi f L$$,容抗$$X_C = \frac{1}{2\pi f C}$$。
- 频率增大时,$$X_L$$增大($$A_1$$电流减小,炽热程度减弱),$$X_C$$减小($$A_2$$电流增大,炽热程度加强)。
- 频率减小时,$$X_L$$减小($$A_1$$电流增大,炽热程度加强),$$X_C$$增大($$A_2$$电流减小,炽热程度减弱)。
正确答案:D。
3. 解析:
甲灯在交流电下亮度不变,说明$$x$$对交流电无阻碍作用(可能是电阻或二极管,但二极管会半波整流,亮度降低),因此$$x$$是电感线圈(低频下感抗小)。乙灯在直流电下更亮,说明$$y$$对直流电阻碍小,对交流电阻碍大,是电容器。
正确答案:B。
4. 解析:
丙灯与电容器串联,接直流电时电容器断路,丙灯不亮。甲灯与电感串联,电感对直流电阻碍小,甲灯较亮;乙灯与电阻串联,亮度正常。因此甲灯比乙灯亮,丙灯不亮。
正确答案:B。
5. 解析:
$$L_1$$与甲扬声器串联,感抗高频大,因此甲扬声器是低频扬声器。$$C_2$$与乙扬声器并联,容抗高频小,因此乙扬声器是高频扬声器。$$L_2$$的作用是进一步阻碍高频电流通过乙扬声器。
正确答案:B。
6. 解析:
输入电压不变,副线圈电压$$U_2$$不变($$L_1$$亮度不变)。$$S$$闭合后,总负载电阻减小,副线圈电流增大,$$L_2$$分压减小(变暗),$$L_3$$分压增大(变亮)。
正确答案:C。
7. 解析:
断开$$S$$后,$$L_2$$与$$L_3$$串联,总电阻增大,回路电流减小。$$L_1$$分压减小(变暗),$$L_2$$分压增大(比原来亮),$$L_3$$从无到有(变亮)。
正确答案:B、D。
8. 解析:
$$I_1$$为输入电流,$$I_2$$和$$I_3$$为输出电流。理想变压器满足$$I_1 U_1 = I_2 U_2 + I_3 U_3$$。由于$$U_2 = U_3$$且$$R_2 < R_3$$,$$I_2 > I_3$$,因此$$I_1 < I_2$$且$$I_1 < I_3$$。
正确答案:B、D。
9. 解析:
$$L$$与高频旁路并联,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C$$与输出端串联,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通过$$R$$的电流中低频成分更多。
正确答案:D。
10. 解析:
直流电源下,电感线圈短路,电容器断路。最亮的灯泡应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无其他分压元件。图中只有选项D满足(灯泡直接接电源,无串联电感或电容)。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