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80.0%svg异常
A.$${{R}}$$两端电压$${{u}_{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_{R}=5 \sqrt{2} \operatorname{c o s} 5 0 \pi t ( V )$$
B.$${{R}}$$两端电压$${{u}_{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_{R}=1 0 \sqrt{2} \operatorname{c o s} 5 0 \pi t ( V )$$
C.通过$${{R}}$$的电流$${{i}_{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_{R}=\sqrt{2} \operatorname{c o s} 1 0 0 \pi t ( V )$$
D.通过$${{R}}$$的电流$${{i}_{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_{R}=\operatorname{c o s} 1 0 0 \pi t ( A )$$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正确率80.0%svg异常
C
A.线圈中无电流
B.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
C.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D.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为$${{0}}$$
3、['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描述', '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正确率80.0%svg异常
A.电压表的示数为$$3 1. 1 V$$
B.原线圈中交变电压的频率为$$2 0 0 H z$$
C.原线圈输入功率为$${{4}{4}{0}{W}}$$
D.电流表$${{A}_{1}}$$的示数为$${{0}{.}{2}{A}}$$,电流表$${{A}_{2}}$$的示数为$${{2}{A}}$$
4、['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描述',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40.0%svg异常
A.电流表的示数为$${{1}{0}{\sqrt {2}}{A}}$$
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5 0 \pi r a d / s$$
C.$$0. 0 1 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D.$$0. 0 2 s$$时电阻$${{R}}$$中电流的方向自右向左
5、['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平均值、有效值', '周期和频率']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交流电的周期是$${{0}{.}{0}{1}}$$$${{s}}$$
B.svg异常
C.变压器输入功率是$${{1}{1}{W}}$$
D.变压器输出电压的函数表达式是$$u=2 2 \operatorname{s i n} ( 1 0 0 \pi t ) V$$
6、['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计算和应用', '周期和频率']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交变电流的周期为$${{2}{s}}$$
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 5 H z$$
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2}{\sqrt {2}}{A}}$$
D.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2}{A}}$$
7、['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平均值、有效值', '周期和频率', '瞬时值、峰值']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此交流电的频率为$$1 2 0 H z$$
B.穿过铁芯磁通量的最大变化率为$$2 \sqrt2 W b / s$$
C.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时$${{4}{0}{V}}$$
D.电键$${{K}}$$由断开变为闭合时,电阻$${{R}}$$的功率变大
8、['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平均值、有效值']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1}{0}{:}{3}}$$
B.$${{3}{:}{{1}{0}}{\sqrt {2}}}$$
C.$$1 0 \sqrt{2} \colon~ 3$$
D.$${{3}{:}{{1}{0}}}$$
9、['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电压表的峰值为$${{8}{0}{V}}$$
B.电流表的示数为$${{1}{A}}$$
C.原$${、}$$副线圈匝数比为$${{3}{:}{2}}$$
D.电阻$${{R}_{0}}$$的电功率为$${{1}{6}{0}{W}}$$
10、['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正确率80.0%svg异常
B
A.电流表的示数为$${{2}{0}{A}}$$
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 0 0 \pi r a d / s$$
C.$${{t}{=}{{0}{.}{0}{1}}{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最大值
D.$${{t}{=}{{0}{.}{0}{2}}{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1. 题目描述的是电阻$$R$$的电压或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选项A和B给出了电压表达式,选项C和D给出了电流表达式。由于题目描述不完整(如电路结构、电源特性等缺失),无法直接推导出正确答案。但通常这类题目会考察交流电的基本公式$$u = U_m \cos(\omega t)$$或$$i = I_m \cos(\omega t)$$,其中$$U_m$$和$$I_m$$是幅值,$$\omega$$是角频率。根据选项中的表达式,需要结合题目上下文判断正确选项。
2. 题目描述的是线圈在某种条件下的电流或磁通量变化。选项A表示无电流,选项B表示电流方向改变,选项C表示电流最大,选项D表示磁通量变化率为0。通常,在交流电路中,当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时,其变化率为0(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此时电流为0;反之,磁通量为0时,变化率最大,电流最大。因此,选项D描述的是磁通量最大的情况,此时电流应为0(与选项A矛盾),需根据题目具体条件判断。
3. 题目涉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选项A给出了电压表示数,选项B给出了频率,选项C给出了输入功率,选项D给出了电流表示数。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频率不变,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忽略损耗)。若题目给出原线圈电压$$U_1$$和匝数比,可计算副线圈电压$$U_2$$,再结合负载电阻计算电流和功率。但题目信息不完整,无法直接推导。
4. 题目描述了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流电特性。选项A给出了电流有效值,选项B给出了角频率,选项C和D描述了特定时刻线圈与磁场的关系。根据交流电的产生原理,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垂直时感应电动势为0。角频率$$\omega = 2\pi f$$,若频率为50Hz,则$$\omega = 100\pi \, \text{rad/s}$$。但选项B给出的是$$50\pi \, \text{rad/s}$$,需验证题目条件。
5. 题目涉及交流电周期和变压器功率。选项A给出了周期$$T=0.01\, \text{s}$$(对应频率$$f=100\, \text{Hz}$$),选项C给出了输入功率$$11\, \text{W}$$,选项D给出了输出电压表达式。若输入电压为$$u=22\sin(100\pi t)\, \text{V}$$,则有效值为$$U=22/\sqrt{2} \approx 15.56\, \text{V}$$。输入功率需结合负载计算,但题目信息不完整。
6. 题目描述了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和有效值。选项A给出了周期$$T=2\, \text{s}$$(对应频率$$f=0.5\, \text{Hz}$$),选项C和D给出了有效值。对于正弦交流电,有效值为幅值的$$1/\sqrt{2}$$倍。若题目给出的是非正弦波形,需根据定义计算有效值。但题目波形未明确,无法直接判断。
7. 题目涉及变压器磁通量变化率和副线圈电压。选项A给出了频率$$120\, \text{Hz}$$,选项B给出了磁通量变化率$$2\sqrt{2}\, \text{Wb/s}$$,选项C给出了副线圈电压有效值$$40\, \text{V}$$,选项D描述了开关闭合时功率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副线圈电压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若原线圈电压为$$U_1$$,匝数比为$$n_1:n_2$$,则副线圈电压$$U_2 = (n_2/n_1)U_1$$。开关闭合时,负载减小,功率可能增大。
8. 题目给出了比例关系,但未说明具体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或匝数比)。选项A为$$10:3$$,选项B为$$3:10\sqrt{2}$$,选项C为$$10\sqrt{2}:3$$,选项D为$$3:10$$。通常比例题需要结合变压器匝数比或阻抗匹配条件求解,但题目信息不足。
9. 题目描述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及变压器匝数比。选项A给出了电压峰值$$80\, \text{V}$$,选项B给出了电流有效值$$1\, \text{A}$$,选项C给出了匝数比$$3:2$$,选项D给出了电阻功率$$160\, \text{W}$$。若副线圈电压有效值为$$U_2$$,则峰值$$U_{2m} = \sqrt{2}U_2$$。功率$$P = U_2 I_2$$,需结合匝数比和原线圈参数计算。
10. 题目描述了线圈转动时的电流和磁通量特性。选项A给出了电流有效值$$20\, \text{A}$$,选项B给出了角频率$$100\pi \, \text{rad/s}$$,选项C和D描述了特定时刻的磁通量和线圈位置。当$$t=0.01\, \text{s}$$时,若频率为50Hz,此时线圈可能处于磁通量最大或最小位置,需结合相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