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B
A.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A}_{1}}$$炽热程度加强$${、{{A}_{2}}}$$炽热程度加强
B.如果将电源频率增大,$${{A}_{1}}$$炽热程度加强$${、{{A}_{2}}}$$炽热程度减弱
C.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A}_{1}}$$炽热程度减弱$${、{{A}_{2}}}$$炽热程度减弱
D.如果将电源频率减小,$${{A}_{1}}$$炽热程度加强$${、{{A}_{2}}}$$炽热程度减弱
2、['自感现象',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闭合$${{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E}}$$
B.闭台$${{S}}$$,电路稳定后,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断开$${{S}}$$的瞬间,灯泡$${{A}}$$不会闪亮
D.断开$${{S}}$$的瞬间,灯泡$${{B}}$$立即熄灭
3、['欧姆定律适用条件及其计算',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三个灯泡亮度相同
B.甲灯比乙灯亮,丙灯不亮
C.甲灯和乙灯亮度相同,丙灯不亮
D.甲灯比乙灯暗,丙灯不亮
4、['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把电介质插入电容器,灯泡一定变暗
B.把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增大,灯泡一定变亮
C.把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减小,灯泡一定变亮
D.使交流电频率增大,灯泡变暗
5、['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仅使$${{R}_{2}}$$滑动头向下移动
B.仅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C.仅使变压器副线圈上滑动头$${{P}}$$向下移动
D.仅减小电阻箱$${{R}_{1}}$$的阻值
6、['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电容器电容增加
B.电容器电容减小
C.灯变暗
D.灯变亮
7、['感抗、电感器', '电容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低频扼流圈对低频交流有很大阻碍作用,而对高频交流的阻碍较小
B.高频扼流圈对高频交流有很大阻碍作用,而对低频交流的阻碍较小
C.电容器的容抗是电容器本身的固有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
D.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会阻碍电流变化,电容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8、['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完全相同的定值电阻,电压表的示数为$$2 8. 3 ~ V$$
B.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理想二极管,电压表的示数为$${{4}{0}{V}}$$
C.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电容器,若增大交流电的频率,则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电感线圈,若增大交流电的频率,则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9、['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平均值、有效值',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60.0%一只灯泡按下列四种方式接入电路,电路中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与恒压源电压相等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其中灯泡发光最亮的是()
D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 解析:
炽热程度与电流有效值相关。电源频率增大时,电感$$L$$的感抗$$X_L = 2\pi fL$$增大,导致$$A_1$$电流减小,炽热程度减弱;电容$$C$$的容抗$$X_C = \frac{1}{2\pi fC}$$减小,导致$$A_2$$电流增大,炽热程度加强。反之,频率减小时,$$A_1$$炽热程度加强,$$A_2$$减弱。因此选项D正确。
2. 解析:
闭合$$S$$稳定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E$$,a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带正电,选项A、B正确。断开$$S$$瞬间,电感$$L$$产生自感电动势,与灯泡$$A$$形成回路,$$A$$会闪亮;而$$B$$直接断电,立即熄灭,选项C错误、D正确。综合判断选C。
3. 解析:
理想变压器副线圈短路(丙灯)时无输出,丙灯不亮。原线圈中甲灯分压小于乙灯(因部分电压用于产生交变磁场),故甲灯比乙灯暗。选项D正确。
4. 解析:
插入电介质会增大电容容抗,灯泡变暗(A正确)。增大板距减小电容,容抗增大灯泡变暗(B错误);减小板距则相反(C正确)。频率增大时容抗减小,灯泡变亮(D错误)。选A、C。
5. 解析:
仅$$R_2$$下移时副线圈负载电阻减小,输出功率增大,原线圈电流增大,$$R_1$$分压增大导致$$L_1$$变暗(A正确)。其他选项分析:B增大板距容抗增大,C副线圈匝数减少输出电压降低,D减小$$R_1$$分压均会导致$$L_1$$变暗。选A。
6. 解析:
插入铁芯增大电感感抗,通过灯的电流减小而变暗(C正确)。电容器电容与介质有关,此处未改变(A、B错误)。电流减小灯变暗而非变亮(D错误)。
7. 解析:
低频扼流圈通过直流、阻碍低频(A错误);高频扼流圈对高频阻碍大(B正确)。容抗$$X_C = \frac{1}{2\pi fC}$$与频率和电容相关,非固有属性(C错误)。电容越大容抗越小,阻碍作用越小(D错误)。选B。
8. 解析:
接相同电阻时,分压为输入电压一半($$40V/\sqrt{2} \approx 28.3V$$,A正确)。接二极管后半波整流,有效值为$$40V/2=20V$$(B错误)。接电容时频率增大容抗减小,分压减小(C错误)。接电感时频率增大感抗增大,$$R$$功率减小(D错误)。选A。
9. 解析:
①增大频率会减小容抗增大感抗;②插入铁芯增大感抗;③减小板距增大容抗;④增大板距减小容抗。要使灯变亮需减小总阻抗,即减小感抗(反向操作②④)或增大容抗(③)。但选项组合中仅②③符合。选C。
10. 解析:
最亮的情况需使灯泡两端电压最大。D选项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分压最小,灯泡电压最大,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