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只增加原线圈的匝数$${{n}_{1}}$$
B.只减少副线圈的匝数$${{n}_{2}}$$
C.只减小负载电阻$${{R}}$$的阻值
D.只增大负载电阻尺的阻值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电功与电功率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及简单应用',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流过$${{r}}$$的电流方向每秒钟变化$${{5}{0}}$$次
B.变压器原线圈匝数小于副线圈匝数
C.开关从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D.开关闭合前后,$${{A}{B}}$$两端电功率可能相等
3、['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计算和应用',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 '周期和频率']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交流电的频率为$$1 0 0 H z$$
B.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
C.电压表的示数为$${{1}{8}{V}}$$
D.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4、['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的计算和应用',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svg异常
B.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_{1}}$$的示数变大
C.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A}_{2}}$$的示数变小
D.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大
5、['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电能的输送',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left( \frac{n_{1}} {n_{2}} \right) \frac{U_{\mathrm{m}}^{2}} {4 r}$$
B.$$\left( \frac{n_{2}} {n_{1}} \right) \frac{U_{\mathrm{m}}^{2}} {4 r}$$
C.$$4 \bigg( \frac{n_{1}} {n_{2}} \bigg)^{2} \bigg( \frac{P} {U_{\mathrm{m}}} \bigg)^{2} r$$
D.$$4 \bigg( \frac{n_{2}} {n_{1}} \bigg)^{2} \bigg( \frac{P} {U_{\mathrm{m}}} \bigg)^{2} r$$
6、['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4 ~ : 1, ~ 4 ~ : 1$$
B.$$\textbf{1} : 4, \textbf{1} : \textbf{4}$$
C.$$2 ~ : 1, ~ 2 ~ : 1$$
D.$$1 ~ \! : 2, ~ 1 ~ \! : 4$$
7、['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 '感抗、电感器', '容抗、电容器']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完全相同的定值电阻,电压表的示数为$$2 8. 3 ~ V$$
B.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理想二极管,电压表的示数为$${{4}{0}{V}}$$
C.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电容器,若增大交流电的频率,则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在$${{M}{、}{N}}$$两点之间接一个电感线圈,若增大交流电的频率,则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8、['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公式及图像',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平均值、有效值', '周期和频率',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副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H}{z}}$$
B.为了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3}{Ω}}$$
C.svg异常
D.svg异常
9、['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 '平均值、有效值',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 '瞬时值、峰值']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电压表的示数为$${{1}{1}{V}}$$
B.通过滑动变阻器$${{R}}$$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 0 0 H z$$
C.保持$${{K}}$$的位置不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电压表的示数减小,$${{R}_{0}}$$功率增大
D.若将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则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减小
10、['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变压器与电路的综合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 \frac{\Delta U} {\Delta I} |=\frac{R_{1}} {k^{2}}$$
B.$${\frac{U} {I}}=R_{2}$$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减小
D.电压表示数一定增加
1. 题目涉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变压器电压比公式 $$ \frac{U_1}{U_2} = \frac{n_1}{n_2} $$,若只增加原线圈匝数 $$n_1$$,副线圈电压 $$U_2$$ 会减小;若只减少副线圈匝数 $$n_2$$,$$U_2$$ 也会减小。负载电阻 $$R$$ 的变化不影响电压比,但会影响输出功率。因此,选项 A 和 B 可能符合题目要求,但需结合具体问题判断。
2. 题目考查交流电频率和变压器特性。交流电频率为 $$50\,\text{Hz}$$,电流方向每秒钟变化 $$100$$ 次(A 正确)。若变压器为升压变压器,则 $$n_1 < n_2$$(B 可能正确)。开关闭合时,负载增加,副线圈电流增大,原线圈电流也增大(C 错误)。若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则 AB 两端电功率可能相等(D 正确)。
3. 题目给出交流电频率为 $$100\,\text{Hz}$$(A 正确)。根据电压比和匝数比关系,若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3:1$$,副线圈电压为原线圈的 $$\frac{1}{3}$$(B 可能正确)。电压表示数为有效值,若原线圈电压为 $$54\,\text{V}$$,则副线圈电压为 $$18\,\text{V}$$(C 正确)。电流表示数需结合负载计算,若负载电阻为 $$36\,\Omega$$,则电流为 $$0.5\,\text{A}$$(D 可能正确)。
4. 滑动变阻器触头 $$P$$ 上移时,接入电阻增大,副线圈总电阻增大,电流 $$I_2$$ 减小(C 正确)。根据 $$I_1 = \frac{n_2}{n_1} I_2$$,$$I_1$$ 也减小(B 错误)。输入功率 $$P = U_1 I_1$$ 减小(D 错误)。选项 A 无具体信息,无法判断。
5. 题目考查变压器功率和电阻损耗。输入功率为 $$P = \frac{U_m^2}{4r}$$,若匝数比为 $$\frac{n_1}{n_2}$$,则副线圈功率为 $$\left(\frac{n_2}{n_1}\right)^2 P$$(B 正确)。选项 C 和 D 的表达式与题目不符。
6. 题目可能考查变压器匝数比与电压、电流比的关系。若匝数比为 $$2:1$$,则电压比为 $$2:1$$,电流比为 $$1:2$$(C 部分正确)。选项 D 的电流比与匝数比不符。
7. 在 $$M、N$$ 间接相同电阻时,电压表示数为有效值 $$28.3\,\text{V}$$(A 正确)。接理想二极管时,电压表读数为半波整流平均值 $$40\,\text{V}$$(B 正确)。接电容器时,频率增大容抗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C 正确)。接电感线圈时,频率增大感抗增大,$$R$$ 功率减小(D 错误)。
8. 副线圈频率与原线圈相同,为 $$50\,\text{Hz}$$(A 错误)。滑动变阻器最小阻值需结合电压和电流计算,若副线圈电压为 $$6\,\text{V}$$,电流为 $$2\,\text{A}$$,则最小阻值为 $$3\,\Omega$$(B 可能正确)。
9. 电压表示数为有效值 $$11\,\text{V}$$(A 正确)。频率为 $$50\,\text{Hz}$$(B 错误)。滑片下移时,负载电阻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R_0$$ 功率增大(C 正确)。开关由 $$a$$ 扳向 $$b$$ 时,匝数比变化,副线圈电压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D 部分正确)。
10. 根据变压器阻抗变换,$$\left|\frac{\Delta U}{\Delta I}\right| = \frac{R_1}{k^2}$$(A 正确)。$$\frac{U}{I}$$ 为负载电阻 $$R_2$$(B 正确)。输出功率和电压表示数需结合具体电路判断(C 和 D 不一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