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冬天在撕开包装盒外的塑料包装纸时,经常会出现撕开的包装纸粘在手上甩不掉的现象.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塑料包装纸粘在手上甩不掉的原因和口香糖粘在手上甩不掉的原因相同
B.这种现象是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C.手对塑料包装纸的引力等于塑料包装纸受到的重力
D.手对塑料包装纸有引力作用,而塑料包装纸对手没有引力作用
2、['静电感应']正确率80.0%svg异常
A.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
B.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
C.只有$${{M}}$$端的验电箔张开
D.只有$${{N}}$$端的验电箔张开
3、['静电感应']正确率60.0%svg异常
B
A.枕形导体的左端附近的$${{A}}$$点场强变弱
B.枕形导体的内部的$${{B}}$$点场强变弱
C.枕形导体的右端附近的$${{C}}$$点场强变弱
D.枕形导体的内部的$${{D}}$$点场强变强
4、['静电平衡', '静电感应', '静电屏蔽和静电利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步骤$${{(}{1}{)}}$$中发生了静电感应现象
B.步骤$${{(}{2}{)}}$$中发生了局部导电现象
C.步骤$${{(}{3}{)}}$$中发生了静电平衡现象
D.步骤$${{(}{4}{)}}$$中发生了静电屏蔽现象
5、['摩擦起电', '电荷守恒定律及应用', '静电感应']正确率60.0%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B.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产生新电荷
6、['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静电感应']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两极板间电势差不变,$${{θ}}$$不变
B.两极板间电势差减小,$${{θ}}$$减小
C.电容器电容减小,$${{θ}}$$变小
D.电容器电容减小,$${{θ}}$$变大
7、['静电平衡', '静电感应']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绝缘导体上$${{A}{、}{B}}$$两点的电势相等,且都高于大地的电势
B.绝缘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一点$${{D}}$$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点电荷$${{C}}$$在$${{D}}$$点产生场强的大小
C.若用手触摸一下导体$${{A}{B}}$$,放手后导体带上了正电荷
D.有电场线终止在绝缘导体的表面上,且与导体表面垂直
8、['电荷守恒定律及应用', '接触起电', '静电感应']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若先移走球$${{C}}$$,再将$${{A}{B}}$$两部分从中间分开,则$${{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B.保持球$${{C}}$$的位置不动,用手去接触$${{B}}$$端,则$${{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C.保持球$${{C}}$$的位置不动,用手去接触$${{A}}$$端,则$${{A}}$$端带负电,$${{B}}$$端不带电
D.若先移走球$${{C}}$$,在移走球$${{C}}$$的过程中,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9、['摩擦起电', '电荷守恒定律及应用', '静电感应', '正负电荷 元电荷 比荷']正确率60.0%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B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svg异常
C.不带电的导体球$${{A}}$$与带电量为$${{q}}$$的导体球$${{B}}$$接触后,$${{A}{、}{B}}$$所带电量都等于$$\frac{q} {2}$$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丝绸失去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10、['摩擦起电', '电荷守恒定律及应用', '静电感应']正确率6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C.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
D.在地毯中夹杂导电纤维是为了利用人在地毯上行走时摩擦产生的静电
1. 解析:冬天撕开塑料包装纸时出现的粘手现象主要是由于静电作用。塑料与手摩擦产生静电,导致包装纸被吸附。
A. 错误。口香糖粘性是化学粘附,与静电无关。
B. 正确。这是静电吸附现象。
C. 错误。引力需大于重力才能吸附。
D. 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B
5. 解析: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本质都是电荷转移。
A. 错误。感应起电不产生新电荷。
B. 错误。摩擦起电不产生新电荷。
C. 正确。两者都是电荷重新分布。
D. 错误。电荷不能被创造。
答案:C
9. 解析:
A. 错误。元电荷是电荷量单位,不是粒子本身。
C. 正确。相同导体接触后电荷均分。
D. 错误。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答案:C
10. 解析:
A. 错误。电荷不能被创造。
B. 错误。转移的是电子。
C. 正确。感应起电是导体内部电荷重组。
D. 错误。导电纤维是为了消除静电。
答案:C
注:第2-4、6-8题因SVG异常无法显示完整题干,故暂不解析。建议提供完整题目信息以获得准确解答。
题目来源于各渠道收集,若侵权请联系下方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