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点电荷乙运动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
B.点电荷乙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C.点电荷乙的电势能先增大再减小
D.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varphi_{A}-\varphi_{B}=\varphi_{B}-\varphi_{C}$$
2、['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v-t图像综合应用',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B
A.$${{A}{B}}$$两点电势差$$U_{A B}=1 6. 1 6 V$$
B.小物块从$${{B}}$$点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W=4 \times1 0^{-3} J$$
C.$${{B}}$$点为$${{A}{C}}$$间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大小$$E=2 0. 4 V / m$$
D.由$${{A}}$$到$${{C}}$$的过程中小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3、['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匀强电场']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A}}$$板带正电
B.沿$${{x}}$$轴正方向电势降低
C.电势差$$U_{b O}=U_{O a}=E_{0} l$$
D.将电子沿$${{x}}$$轴由$${{a}}$$点移动到$${{b}}$$点,电子的电势能不变
4、['电势差的计算', '电势能的概念及相对性',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正确率60.0%将一带电的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匀速移到$${{b}}$$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W}}$$,则()
B
A.电场力对检验电荷做正功为$${{W}}$$
B.检验电荷的电势能增加量为$${{W}}$$
C.该电场是匀强电场
D.$${{a}{b}}$$两点的电势差大小为$${{W}}$$
5、['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1 0 0 \sqrt{5} V / m$$
B.$$1 0 0 \sqrt{2} V / m$$
C.$$1 0 0 V / m$$
D.$$2 2 0 V / m$$
6、['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势差的计算',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两板间电压变大,$${{P}}$$点场强变小
B.两板间电压变小,$${{P}}$$点场强变大
C.$${{P}}$$点电势降低,负电荷的电势能变大
D.$${{P}}$$点电势升高,负电荷的电势能变小
7、['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在电场中把$$2. 0 \times1 0^{-9}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1. 5 \times1 0^{-7} J$$,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功$$- 4. 0 \times1 0^{-7} J. \, A.$$三点中哪点电势最高,哪点电势最低$${{(}{)}}$$
B
A.$${{C}}$$点电势最高,$${{A}}$$点电势最低
B.$${{C}}$$点电势最高,$${{B}}$$点电势最低
C.$${{A}}$$点电势最高,$${{C}}$$点电势最低
D.$${{A}}$$点电势最高,$${{B}}$$点电势最低
8、['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正确率40.0%电场中有$${{a}{、}{b}}$$两点,已知$$\varphi_{a}=-5 0 0 \, V, \, \, \varphi_{b}=1 5 0 0 \, V,$$将电荷量为$$q=-4 \times1 0^{-9} C$$的点电荷从$${{a}}$$移到$${{b}}$$时,电场力做功为()
B
A.负功$$8 \times1 0^{-6} \, J$$
B.正功$$8 \times1 0^{-6} \, J$$
C.负功$$4 \times1 0^{-6} \, J$$
D.正功$$4 \times1 0^{-6} \, J$$
9、['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正确率40.0%$${{A}}$$和$${{B}}$$两点电势差$$U_{A B}=-4 0 V$$,将带电量为$$q=-4 \times1 0^{-8} C$$的点电荷先后放在$${{A}}$$点和$${{B}}$$点,则$${{(}{)}}$$
D
A.$${{A}}$$点时电势大
B.放在$${{B}}$$点时电势能大
C.电荷从$${{A}}$$点到$${{B}}$$点,电场力做功$$- 1. 6 \times1 0^{-6} \, J$$
D.电荷从$${{A}}$$点到$${{B}}$$点,电势能将减少$$1. 6 \times1 0^{-6} J$$
10、['电势差的计算', '电势的概念、定义式、单位和物理意义']正确率60.0%某电场中有$$A. ~ B. ~ C$$三点,已知$${{A}{、}{B}}$$两点间的电势差$$U_{A B}=-6 0 V, \ B, \ C$$两点间的电势差$$U_{B C}=-5 0 V$$,三点电势分别用$$\varphi_{A} \cdot\varphi_{B} \cdot\varphi_{C}$$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D
A.$$\varphi_{A} > \varphi_{B} > \varphi_{C}$$
B.$$\varphi_{B} > \varphi_{C} > \varphi_{A}$$
C.$$\varphi_{C} > \varphi_{A} > \varphi_{B}$$
D.$$\varphi_{C} > \varphi_{B} > \varphi_{A}$$
第1题解析:
由于题目描述不完整(SVG异常),无法直接分析选项内容。通常这类问题涉及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特性:
1. 速度变化取决于电场力做功:若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速度先增后减(A可能正确)。
2. 加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若场强先减小后增大(如远离甲电荷再靠近另一电荷),则加速度先减后增(B可能正确)。
3. 电势能变化取决于电荷性质及电势高低:若乙电荷先远离后靠近同种电荷,电势能先增后减(C可能正确)。
4. 点电荷电势差公式为 $$ \Delta\varphi = kQ \left( \frac{1}{r_1} - \frac{1}{r_2} \right) $$,通常不满足线性关系(D可能错误)。
第2题解析:
根据选项推断题目可能涉及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
A. 计算 $$U_{AB}$$ 需具体数据,若题目给出 $$W_{AB} = qU_{AB}$$ 且 $$W_{AB} = 16.16 \text{J}$$,则可能正确。
B. 电场力做功 $$W = qU_{BC}$$,若 $$U_{BC} = 4 \times 10^{-3} \text{V}$$ 且 $$q = 1\text{C}$$,则成立。
C. 场强最大点可能通过电势-位置曲线斜率($$E = -\frac{d\varphi}{dx}$$)判断,若B点斜率最大且为20.4 V/m,则正确。
D. 电势能变化由电荷运动方向与电场力方向决定:若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电势能先减后增。
第3题解析:
选项分析:
A. 若电场方向由A指向B,则A板带正电(可能正确)。
B.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需明确x轴与电场方向关系。
C. 电势差 $$U = Ed$$ 仅适用于匀强电场,若 $$E_0$$ 为常量且 $$l$$ 为距离,则可能成立。
D. 若 $$a$$ 和 $$b$$ 点电势相等(如对称位置),则电势能不变(正确)。
第4题解析:
关键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W$$ 表示外力做功 $$W$$,电场力做功为 $$-W$$。
A. 错误,电场力做负功。
B. 正确,电势能增加量等于克服电场力做功。
C. 错误,匀速移动仅说明合外力为零,不一定是匀强电场。
D. 错误,电势差 $$U_{ab} = \frac{W}{q}$$,需已知电荷量 $$q$$。
第5题解析:
题目缺失具体条件,但选项均为场强值。常见情境可能是:
若两点电势差为 $$U$$,距离为 $$d$$,则 $$E = U/d$$。例如 $$U = 100\sqrt{5} \text{V}$$,$$d = \sqrt{5} \text{m}$$ 时 $$E = 100 \text{V/m}$$(C可能正确)。
第6题解析:
可能为平行板电容器问题:
A/B. 若板间距增大,电容减小,电压可能变化,但场强 $$E = \frac{U}{d}$$ 需具体分析。
C/D. 若 $$P$$ 点电势降低,负电荷电势能 $$E_p = q\varphi$$ 会增大(C正确)。
第7题解析:
计算电势差:
1. $$A \to B$$:$$U_{AB} = \frac{W_{AB}}{q} = \frac{1.5 \times 10^{-7}}{2 \times 10^{-9}} = 75 \text{V}$$($$\varphi_A > \varphi_B$$)。
2. $$B \to C$$:$$U_{BC} = \frac{-4 \times 10^{-7}}{2 \times 10^{-9}} = -200 \text{V}$$($$\varphi_B > \varphi_C$$)。
综上:$$\varphi_A > \varphi_B > \varphi_C$$,C点电势最低,A点最高(选项C正确)。
第8题解析:
电场力做功:$$W = q(\varphi_a - \varphi_b) = -4 \times 10^{-9} \times (-500 - 1500) = 8 \times 10^{-6} \text{J}$$。
结果为正值,电场力做正功(选项B正确)。
第9题解析:
已知 $$U_{AB} = \varphi_A - \varphi_B = -40 \text{V}$$,故 $$\varphi_B > \varphi_A$$(A错误)。
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E_p = q\varphi$$,因此放在B点时电势能更小(B错误)。
电场力做功:$$W = qU_{AB} = -4 \times 10^{-8} \times (-40) = 1.6 \times 10^{-6} \text{J}$$(C错误)。
电势能减少量等于电场力做功(D正确)。
第10题解析:
由 $$U_{AB} = \varphi_A - \varphi_B = -60 \text{V}$$ 得 $$\varphi_B = \varphi_A + 60$$。
由 $$U_{BC} = \varphi_B - \varphi_C = -50 \text{V}$$ 得 $$\varphi_C = \varphi_B + 50 = \varphi_A + 110$$。
因此 $$\varphi_C > \varphi_B > \varphi_A$$(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