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1}{8}}$$
B.$${{1}{0}{J}}$$
C.$${{8}{J}}$$
D.$${{2}{J}}$$
2、['电势差的计算',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功能关系的应用']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平行于$${{A}{C}}$$边,沿$${{A}}$$指向$${{C}}$$的方向
B.平行于$${{A}{C}}$$边,沿$${{C}}$$指向$${{A}}$$的方向
C.平行于$${{B}{C}}$$边,沿$${{B}}$$指向$${{C}}$$的方向
D.平行于$${{B}{C}}$$边,沿$${{C}}$$指向$${{B}}$$的方向
3、['点电荷的等势面',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正确率60.0%svg异常
D
A.$$\varphi_{A} < \varphi_{B} < \varphi_{C}$$
B.$$\varphi_{A}-\varphi_{B}=\varphi_{B}-\varphi_{C}$$
C.$$\varphi_{A}-\varphi_{B} < \varphi_{B}-\varphi_{C}$$
D.$$\varphi_{A}-\varphi_{B} > \varphi_{B}-\varphi_{C}$$
4、['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场',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a}{、}{b}}$$两点场强相同,但电势不同
B.$${{c}{、}{d}}$$两点场强相同,电势也相同
C.$${{e}{、}{f}}$$两点场强相同,但电势不同
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由$${{a}}$$点沿圆弧顺时针移至$${{b}}$$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5、['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一定是从$${{P}}$$点向$${{Q}}$$点运动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小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小
6、['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点电荷的电场']正确率60.0%svg异常
C
A.将电子沿路径$$a \to b \to c$$移动,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B.将电子沿路径$$a \to o \to c$$移动,电场力做正功
C.$${{b}{、}{d}}$$两点场强相同,电势不相等
D.$${{b}{、}{d}}$$两点电势相等,场强不相等
7、['根据电场线分析电场的分布特点',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势能增加
C.$${{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D.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2 5 0 V / m$$
B.$$2 0 0 V / m$$
C.$$1 5 0 V / m$$
D.$$1 2 0 V / m$$
9、['带电体(计重力)在电场中的运动',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D
A.场源电荷一定带负电
B.$${{P}}$$点电势比$${{Q}}$$点电势低
C.粒子从$${{P}}$$点移到$${{Q}}$$点的过程中,动能与电势能的和为定值
D.电势差$$U_{M O} > U_{O N}$$
10、['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匀强电场', '电场线(等势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 '能量守恒定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粒子在$${{a}}$$、$${{b}}$$、$${{c}}$$三点所受的静电力不相等
B.粒子一定先过$${{a}{,}}$$再到$${{b}{,}}$$然后到$${{c}}$$
C.粒子在$${{a}}$$、$${{b}}$$、$${{c}}$$三点所具有的动能大小关系为$$E_{\mathrm{k} b} > E_{\mathrm{k} a} > E_{\mathrm{k} c}$$
D.粒子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_{\mathrm{p c}} < ~ E_{\mathrm{p} a} < ~ E_{\mathrm{p} b}$$
1. 选项B和D的格式异常,$${{1}{0}{J}}$$和$${{2}{J}}$$不符合数学表达规范,正确形式应为$${1}{0}{J}$$或$${2}{J}$$。选项A和C的格式正确。
2. 题目描述不完整,未给出具体图形或条件。需明确$${{A}{C}}$$和$${{B}{C}}$$边的几何关系(如三角形边长、角度等)才能判断方向。
3. 电势关系需结合电场分布分析。若电场均匀,选项B成立;若电场非均匀,选项C或D可能正确。题目未给出电场信息,无法直接判断。
4. 选项分析:
A. $$a$$、$$b$$两点若关于对称轴对称,场强相同但电势可能不同。
B. $$c$$、$$d$$两点若在等势面上,场强和电势均相同。
C. $$e$$、$$f$$两点场强相同但电势不同,可能位于非等势面。
D. 负电荷沿圆弧移动时,若电势先升高后降低,电势能会先减小后增大。
需具体电场分布验证。
5. 选项分析:
A. 等势面电势高低需结合电荷性质判断,题目未说明。
B. 质点运动方向无法仅凭等势面确定。
C. $$P$$点等势面较稀疏,场强较小,加速度较小。
D. 若质点从$$P$$到$$Q$$动能增加,则$$P$$点动能较小。
6. 选项分析:
A. 路径$$a \to b \to c$$若先靠近后远离场源电荷,电场力做功符合描述。
B. 路径$$a \to o \to c$$若对称,电场力做功可能为零。
C. $$b$$、$$d$$两点若对称,场强相同但电势可能不等。
D. 若$$b$$、$$d$$在等势面上,电势相等但场强方向不同。
7. 选项分析:
A. 电场强度与距离场源电荷的距离有关,需具体位置判断。
B. 正电荷移动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时,电势能增加。
C.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A$$点电势可能更高。
D. 负电荷逆电场线移动时,电场力做正功。
8. 场强计算需电势差和距离。若电势差为$$50V$$,距离为$$0.2m$$,则场强为$$250V/m$$(选项A)。其他选项需具体数据支持。
9. 选项分析:
A. 场源电荷性质需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判断,题目未说明。
B. 若粒子减速运动,$$P$$点电势可能更低。
C. 能量守恒条件下,动能与电势能总和为定值。
D. 电势差大小需比较$$MO$$和$$ON$$段电场强度。
10. 选项分析:
A. 三点场强不同时,静电力不相等。
B. 粒子运动路径需结合初速度和电场方向判断。
C. 动能关系需根据电场力做功确定。
D. 电势能关系需比较三点电势高低及粒子电荷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