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电荷Ⅱ的电荷量为$$\frac{q} {2}$$
B.电荷Ⅱ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F_{\mathrm{I I}}={\frac{E_{\mathrm{k 0}}} {s_{0}}}$$
C.$${{A}}$$点场强大小$$E={\frac{E_{\mathrm{k 0}}} {q s_{0}}}$$
D.若选$${{O}}$$点为电势零点,则$${{A}}$$点的电势为$$\varphi_{A}=\frac{E_{\mathrm{k 0}}} {q}$$
2、['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功能关系的应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F}}$$点电势为$${{0}{V}}$$
B.$${{D}{F}}$$的连线是电场中一条等势线
C.电子射出六边形区域时速度大小可能仍是$${{v}_{0}}$$
D.电于离开此区域动能增量的最大值是$${{3}{e}{V}}$$
3、['电势能的概念及相对性', '点电荷的等势面',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的概念、定义式、单位和物理意义',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60.0%一个点电荷从静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的变化为零,则()
B
A.$${{a}{、}{b}}$$两点的场强一定为零
B.$${{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C.电场力与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
D.该点电荷总是沿等势面移动
4、['电势能的概念及相对性',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60.0%svg异常
A
A.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等
B.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O}}$$点处电势为零
D.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曲线
5、['静电平衡',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M}{N}}$$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
B.用手接触一下$${{M}}$$端,然后离开,再将$${{A}}$$球移走,则导体$${{M}{N}}$$带负电
C.用手接触一下$${{N}}$$端,然后离开,再将$${{A}}$$球移走,则导体的电势大于$${{φ}}$$
D.将小球$${{A}}$$向导体$${{M}{N}}$$靠近(两者不接触),则感应电荷电量增加,导体内部场强变大
6、['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19.999999999999996%svg异常
C
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 5 \, V / c m$$
B.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1}{V}}$$
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7}{e}{V}}$$
D.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e}{V}}$$
7、['非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点电荷的等势面', '点电荷的电场',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A^{\prime}, \, \, B^{\prime}, \, \, C^{\prime}$$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
C.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到$${{B}^{′}}$$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D.若$${{A}^{′}}$$点的电势为$$\varphi_{A^{\prime}}, \, \, A$$点的电势为$${{φ}_{A}{,}}$$则$${{A}^{′}{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φ}_{D}}$$一定小于$$( \varphi_{A^{\prime}}+\varphi_{A} ) / 2$$
8、['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场', '等量的同种电荷电场', '点电荷的电场', '电势的计算', '电场强度的叠加']正确率40.0%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各个电场中的两个点电荷的位置均相对于$${{y}}$$轴对称,电荷带电量为$${{Q}}$$,带电性质在图中用正负号标出.电场中有$${{a}{、}{b}}$$两点,其位置相对于$${{x}}$$轴或$${{y}}$$轴对称,则$${{a}{、}{b}}$$两点电势和电场强度都相同的是()
B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9、['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40.0%研究电场能的性质时,一般选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一个电子从电场中的$${{a}}$$点释放自由移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做功$${{5}{e}{V}}$$,则电子在电场中$${{A}}$$点的电势能$${、{A}}$$点电势分别为()
B
A.$$5 e V, \; 5 V$$
B.$$5 e V. ~-5 V$$
C.$$- 5 e V. \; 5 V$$
D.$$- 5 e V, ~-5 V$$
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电势的计算']正确率40.0%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有一点$${{A}}$$,当一个$${{q}}$$的负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电场中的$${{A}}$$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则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
A
A.svg异常
B.svg异常
C.svg异常
D.svg异常
1. 解析:
选项分析:
A. 电荷Ⅱ的电荷量为$$\frac{q}{2}$$。根据题目描述,电荷Ⅱ的电荷量应为$$q$$,因此A错误。
B. 电荷Ⅱ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_{\mathrm{I I}}={\frac{E_{\mathrm{k 0}}} {s_{0}}}$$。根据电场力公式$$F = qE$$,结合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C. $$A$$点场强大小为$$E={\frac{E_{\mathrm{k 0}}} {q s_{0}}$$。根据场强定义和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D. 若选$$O$$点为电势零点,则$$A$$点的电势为$$\varphi_{A}=\frac{E_{\mathrm{k 0}}} {q}$$。根据电势定义和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2. 解析:
选项分析:
A. $$F$$点电势为$$0V$$。根据题目描述,此选项正确。
B. $$DF$$的连线是电场中一条等势线。根据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C. 电子射出六边形区域时速度大小可能仍是$$v_0$$。若电场力不做功,则速度不变,此选项正确。
D. 电子离开此区域动能增量的最大值是$$3eV$$。根据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3. 解析:
选项分析:
A. $$a、b$$两点的场强一定为零。电势能变化为零不一定要求场强为零,此选项错误。
B. $$a、b$$两点的电势一定相等。电势能变化为零说明两点电势相等,此选项正确。
C. 电场力与移动方向总是垂直的。电势能变化为零说明电场力做功为零,但方向不一定垂直,此选项错误。
D. 该点电荷总是沿等势面移动。电势能变化为零说明移动路径在等势面上,此选项正确。
4. 解析:
选项分析:
A. 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等。若两点电势相等,则电势能相等,此选项可能正确。
B. 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若电场对称,加速度方向可能相同,此选项可能正确。
C. 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O$$点处电势为零。若$$O$$点为对称中心,电势可能为零,此选项可能正确。
D. 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曲线。若电场不对称,轨迹可能为曲线,此选项可能正确。
5. 解析:
选项分析:
A. $$MN$$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根据静电感应原理,此选项正确。
B. 用手接触一下$$M$$端,然后离开,再将$$A$$球移走,则导体$$MN$$带负电。接触后电荷重新分布,此选项正确。
C. 用手接触一下$$N$$端,然后离开,再将$$A$$球移走,则导体的电势大于$$\varphi$$。电势变化取决于电荷分布,此选项可能正确。
D. 将小球$$A$$向导体$$MN$$靠近(两者不接触),则感应电荷电量增加,导体内部场强变大。感应电荷增加,但内部场强仍为零,此选项错误。
6. 解析:
选项分析:
A.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5 \, V/cm$$。根据题目条件计算,此选项正确。
B. 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1V$$。根据电势定义和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C. 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7eV$$。根据电势能公式和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D. 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eV$$。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和题目条件,此选项正确。
7. 解析:
选项分析:
A. $$A^{\prime}, B^{\prime}, C^{\prime}$$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若电场对称,此选项可能正确。
B. $$\triangle ABC$$所在平面为等势面。若电场对称,此选项可能正确。
C. 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prime}$$点沿直线$$A^{\prime}B^{\prime}$$移到$$B^{\prime}$$点,静电力对该试探电荷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根据电场分布,此选项可能正确。
D. 若$$A^{\prime}$$点的电势为$$\varphi_{A^{\prime}}$$,$$A$$点的电势为$$\varphi_{A}$$,则$$A^{\prime}A$$连线中点$$D$$处的电势$$\varphi_{D}$$一定小于$$(\varphi_{A^{\prime}}+\varphi_{A}) / 2$$。根据电势叠加原理,此选项正确。
8. 解析:
选项分析:
根据题目描述,$$a、b$$两点电势和电场强度都相同的情况出现在对称分布的电场中。通过分析各选项的对称性,正确答案为D。
9. 解析:
选项分析:
电子从$$a$$点移动到无限远处,电场力做功$$5eV$$,说明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为$$-5eV$$。根据电势定义,$$a$$点电势为$$\varphi = \frac{W}{q} = \frac{5eV}{-e} = -5V$$。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 解析:
选项分析:
负检验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A$$点,电场力做功$$W$$,说明电势能增加$$W$$,即$$A$$点电势能为$$-W$$。根据电势定义,$$A$$点电势为$$\varphi = \frac{W}{-q}$$。因此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