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一直沿$${{x}}$$轴正方向
2、['动量定理的定量计算', '动能的定义及表达式',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动量及动量变化',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到达$${{B}}$$面时电场力做功之比为$${{1}{:}{2}}$$
B.到达$${{B}}$$面所用的时间相同
C.它们在同等势面上电势能有可能相同
D.到达$${{C}}$$面时动量之比为$$\sqrt{2}, \ 2$$
3、['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1}{8}{e}{v}}$$
B.$${{1}{3}{e}{V}}$$
C.$${{2}{0}{e}{V}}$$
D.$${{3}{4}{e}{V}}$$
4、['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液滴带负电
B.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A}}$$板电势由$$- \frac{E} {2}$$变为$${{−}{E}}$$
C.用绝缘手柄把$${{B}}$$板下移$${\frac{d} {2}}, ~ A B$$板间电势差变为$$\frac{3 E} {2}$$
D.用绝缘手柄把$${{B}}$$板下移$$\frac{d} {2},$$带电液滴在$${{O}}$$点的电势能减少
5、['电容', '电势差的概念及表达式',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对有关电场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电场中电场强度为零的位置,电势一定为零
B.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位置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在该位置的电势能
C.虽然$$C=\frac{Q} {U}$$,但电容$${{C}}$$的大小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无关
D.由$$U_{a b}=E d$$可知,匀强电场中的两点$${{a}{、}{b}}$$间的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一定越大
6、['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40.0%svg异常
C
A.电场中$${{b}}$$点的电势高于$${{c}}$$点的电势
B.电子经$${{a}}$$点的动能大于经$${{b}}$$点的动能
C.电子经$${{b}}$$点的加速度大于经$${{a}}$$点的加速度
D.电子经$${{b}}$$点的电势能大于经$${{a}}$$点的电势能
7、['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电场线(等势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Q}}$$点时的加速度较大
C.带电质点在$${{P}}$$点时的动能较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电势较大
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等势面及其与电场线的关系', '等量的同种电荷电场', '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线的概念及特点']正确率40.0%svg异常
A
A.$$E_{A} > E_{B}, \, \, \varphi_{A} > \varphi_{B}, \, \, E_{P A} < E_{P B}$$
B.$$E_{A} > E_{B}, \, \, \varphi_{A} < \varphi_{B}, \, \, E_{P A} < E_{P B}$$
C.$$E_{A} < E_{B}, \, \, \varphi_{A} > \varphi_{B}, \, \, \, E_{P A} > E_{P B}$$
D.$$E_{A} < E_{B}, \, \, \varphi_{A} < \varphi_{B}, \, \, \, E_{P A} > E_{P B}$$
9、['电势能的概念及相对性',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电势的概念、定义式、单位和物理意义',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 '电势高低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正确率60.0%关于电场强度与电势及等势面的描述,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B.一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势能可以不变
C.电荷置于电势越高的点,其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
D.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电场线(等势线)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和单位']正确率40.0%svg异常
D
A.$$a, ~ b, ~ c$$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粒子在$${{P}}$$点比在$${{Q}}$$点时加速度小
C.粒子在$${{P}}$$点比在$${{Q}}$$点时动能大
D.粒子在$${{P}}$$点比在$${{Q}}$$点时电势能大
1. 题目描述不完整,无法直接解析。通常需要结合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电势变化或受力情况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例如,若粒子先靠近后远离场源,则电势能可能先增大后减小(A正确);若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但需具体情境分析。
2. 题目缺少关键信息(如电场分布或粒子属性)。假设粒子从A面到B面经历匀强电场:
- 电场力做功 $$W = qEd$$,若两粒子电荷量比为1:2,则A可能正确。
- 时间 $$t = \sqrt{2d/a}$$,若加速度相同则B正确。
- 动量 $$p = \sqrt{2mE_k}$$,若质量或能量关系匹配,D可能成立。
需明确电场和粒子参数才能确定选项。
3. 题目未提供完整背景(如能级跃迁或电势差)。若为氢原子能级跃迁释放光子,需计算能级差(如$$n=4 \to n=2$$对应$$2.55\,\text{eV}$$),但选项无匹配值。需补充题目条件。
4. 平行板电容器问题分析:
- 液滴静止时 $$qE = mg$$,场强方向向上,若上板为正则液滴带负电(A可能正确)。
- 滑片左移,A板电势变化取决于电源连接方式,若A原为$$-E/2$$且电源电压$$E$$,则B可能正确。
- B板下移$$d/2$$,电容公式 $$C \propto 1/d$$,电压分配变化需计算,C可能错误;电势能变化取决于电势降低(D可能正确)。
5. 电场概念辨析:
- A错误(零场强处电势可为任意值,如导体内部)。
- B错误(电势能 $$E_p = q\varphi$$,与电荷正负有关)。
- C正确(电容由结构决定,与$$U$$无关)。
- D错误($$U=Ed$$中$$d$$为沿场强方向距离,非几何距离)。
6. 电子运动轨迹分析:
- 电子向高电势处运动,故$$b$$电势高于$$c$$(A正确)。
- 动能变化由电场力做功决定,若从$$a$$到$$b$$减速,则$$E_{ka} > E_{kb}$$(B正确)。
- 加速度 $$a = qE/m$$,场强越大则$$a$$越大(C需比较场强)。
- 电势能 $$E_p = -e\varphi$$,高电势处电势能更低(D错误)。
7. 带电质点运动分析:
-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a$$电势最高(A正确)。
- $$Q$$点场强更大则加速度更大(B正确)。
- 从$$P$$到$$Q$$动能增加(C正确)。
- 电势能 $$E_p = q\varphi$$,需电荷正负判断(D不明确)。
8. 电场强度与电势关系:
- $$E_A > E_B$$可能对应场强更大,但电势高低需具体情境(如正电荷场中$$r$$越小$$\varphi$$越高)。
- 电势能 $$E_p = q\varphi$$,若电荷为负则$$\varphi_A < \varphi_B$$时$$E_{pA} > E_{pB}$$(D可能正确)。
9. 概念判断:
- A错误(零电势点可人为设定)。
- B正确(匀速圆周运动中电势能不变)。
- C错误(负电荷在高电势处电势能更低)。
- D错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为场强方向)。
10. 等势面与粒子运动:
-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a$$最高(A正确)。
- $$P$$点场强小则加速度小(B正确)。
- 从$$P$$到$$Q$$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C正确)。
- 电势能减少(D错误)。